强化政治担当 提升服务质效
努力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今年以来,青岛市民政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以“三级联动”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各领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青岛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突出集体、青岛市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国务委员谌贻琴、民政部部长唐登杰、副省长王桂英等领导到青岛调研时对青岛民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亮赛比、学赶超,营造争先进位氛围。开展“靓党徽、展风采、建新功”活动,强化党建引领,打造特色党建文化阵地6处,市民政局、李沧区民政局2个党支部获评青岛市五星级示范党支部。召开“比学赶超亮实绩、奋勇争先创一流”处长擂台赛,处长上台述讲评比,激发勇争一流精气神。举办“勇于自我革命、锻造民政铁军”大讲堂,组织党员干部研讨“六个民政”,开展“十个方面”的自我革命,引导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奋力争先进位。组织开展处长“述法”活动,解读各业务领域重要法律法规规章,切实增强民政干部法治意识;组织民政系统首届“行政执法技能大比武”,评选行政执法标兵、先进集体12个,打造过硬执法队伍。
二、转作风、强能力,提升干事创业标准。在规范标准方面,制定印发《青岛市民政局日常工作规范》,从工作闭环管理、分级分工负责、文件办理流程、工作响应机制等方面,严肃工作纪律、严明工作要求,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规范化。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中共青岛市民政局党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制度》,规范请示报告程序;在全市部门单位中率先启用金宏督查系统,对全局重点工作、领导批示进行督查督办;强化事业单位管理,出台《加强事业单位管理意见》,提高事业单位运行效能,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
三、抓改革、促创新,打造民政特色亮点。深化品牌建设,以青岛民政“爱心飞扬”机关名牌为引领,培育“青暖助”“青情卫童”“青福颐养”“岛城红帆”“清廉民政、情暖人心”“注真情、圆人生”等民政业务品牌。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建立“党建+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已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196个、党员先锋岗78个;搭建青岛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今年6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3期13分钟深度报道青岛居家养老模式。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建设运营老年助餐机构数量895家;开发助餐结算平台,老年人签约登记后,可通过人脸识别或刷社保卡的方式支付费用,政府补贴资金自动计算并扣除,实现“一次登记、全城通享、终身可用”,目前全市签约登记老年人达到10.5万人。深化文明婚俗改革,建立由分管市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婚俗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深化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化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建设;联合市文明办等单位共同发布《青岛市文明婚俗公约》,举办集体婚礼50余场。10月16日-17日,成功承办“海誓山盟信守一生”山东省婚俗改革宣传服务走进青岛活动。
四、访千家、联万户,解决群众需求诉求。面向全市民政系统启动“访千家、联万户,察民情、知民忧,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下沉一线,与服务对象面对面,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目前共结对走访服务对象、服务机构7000多次,联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00多件。建立涵盖市、区(市)、镇(街)三级的专项活动联络群,开发移动端手机小程序,推动走访数据调度、问题建议收集便捷化、智能化。在入户走访摸排的基础上,梳理推出“慈善救急难”“空巢独居老人探访陪伴”“敬老惠老助浴”“农村养老送餐”“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困境儿童圆梦成长关爱”等六个公益慈善项目,结合第八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组织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现场认捐,筹集善款650万元,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五、防风险、除隐患,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守牢安全底线,深化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持续开展消防、燃气、房屋建筑物、食品及防台防汛等安全整治,成立10个检查组,开展4轮联合督导检查,累计检查机构172家,发现并整改问题311个。9月25日,以市政府督办件的形式,督导即墨区关停老来福养老院,彻底解决存在两年之久的安全隐患。守牢稳定底线,印发《民政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严格按照《信访工作条例》及上级要求,及时处理上级转送交办信访事项,目前办结率达到91.4%。
(文章来源:青岛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