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龙阳镇南部有个从条村,从条村西是苗堂村,村北为史村,这三个村可以说是“屋搭檐,地连边”,这几个村子和周边的其他几个村土肥地沃,水源充足,村民依靠种植土豆、绿萝卜、黄姜等特色农产品发了家致了富,关于这几个村村名的来历,不仅民间有传说,而且史料也有记载。
从条村17个姓氏,以神、邱、刘姓居多,史村12个姓氏,以史、薛、邵等姓居多,苗堂村8个姓氏,以苗姓居多,显然从条和其他两个村以姓氏命名并不一样,并无姓“从”和姓“条”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找到答案不得不提起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薛礼。薛礼(614年-683年),字仁贵,汉族,今山西河津市城东十里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随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等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民间相传,奉唐太宗谕旨,大将军薛仁贵征东,率领精兵强将策马扬鞭,一路疾驰来到现在的从条村西,正巧遇到两只大雕在空中盘旋争肉,意气风发的薛大将军依仗自己臂力过人,立即勒马取弓,稍作瞄准,搭箭便射,只听羽箭带着“嗖嗖”响哨声直奔飞雕而去,不时便将大雕射落。几名亲兵立即骑马向北寻找落雕。不一会,便怀抱猎物回来禀报,众将士顿时惊呆,只见一箭而贯双雕,双雕依旧口对口争食一块兔肉,众人啧啧称奇。
薛仁贵借势鼓舞军心:“此番一箭双雕意喻此次征东必定旗开得胜,建功立业!我在此地拉弓瞄准,此地就叫瞄(苗)庄,前面一箭双雕处就叫重雕,北面雕落之处就叫拾(史)村,待我们凯旋之日,在此安营扎寨,共庆胜利!”薛仁贵一番豪言壮语更是激发众将士斗志,果然,征东所向披靡,大获全胜。班师回朝,便又在重雕之处驻营庆功。
史实确实如此:据《龙阳镇志》记载,薛礼征东路经此地时一箭射中双雕,故村名重雕。明崇祯年间神氏从欧家峪迁此居住,名神家重刁。后“刁”字雅化为“条”字,此后统称为“重条”,1982年改为今名——从条。
(枣庄市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