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庄市民政局坚持党建统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以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为突破口,通过强化基础保障、规范组织建设等工作措施,不断深化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和服务内涵,精心打造“枣荟联”党建工作品牌,持续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战斗力和社会组织凝聚力,引导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突出政治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力。强化党建教育培训,依托市社会组织党校,利用党校优质教学资源,对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进行常态化培训,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持续推进“党建入章”,完善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督促社会组织落实在章程中明确载入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表述。出台引导监督社会组织举办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严格规范社会组织行为等制度文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二是突出组织建设,强化制度保障。落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登记、年报、评估工作同步推进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社会组织底数摸排和党组织建设工作,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发挥市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统筹协调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自身建设,配齐调整综合党委成员,在“增强执行力、提高落实力”上狠下功夫,更好履行综合党委职能。落实市管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机制,明确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和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工作职责,严格负责人候选人审核程序。
三是突出队伍建设,提供社会组织发展的人才支撑。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吸引更多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骨干加入党组织,不断扩展社会组织党员后备队伍,自市、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成立以来,共发展党员34人,吸纳入党积极分子63人。持续提高党组织覆盖率,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探索“一结一联”模式,由党建工作基础好的社会组织与未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结对子”,民政系统党员“一对多”联系社会组织,共选派党建指导员115人,主动靠前指导,帮助社会组织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在社会组织领域推荐提名1名枣庄市政协委员,支持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在社会组织中深化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将社会组织党员义务明细化、要求具体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公开化,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突出创新争优,提高党建工作质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结合社会组织特点,丰富拓展“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和形式,确保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深化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按照“六好”标准打造示范党组织,枣庄市建筑业协会党支部被中共枣庄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8家社会组织被市委“两新”工委命名为市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打造了枣庄市慈善总会“枣慈留香”、枣庄市建筑业协会“匠心向党”、枣庄市企业家协会“企航新征程”、枣庄市物业管理协会“红色物业”、枣庄市曙光社工服务中心“党建+公益”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形成了“抓创建促党建、以示范带全盘”的良好党建工作局面。
五是突出党建引领,引导服务中心大局。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主动担当作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基层治理等方面贡献社会组织力量。组织开展“助力满意枣庄创建 社会组织帮扶走基层”系列主题活动,市、区两级筹集资金1030万元为11410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购买了探视访问、照料服务、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探索建立了“政府+社会组织”“党建+服务+精神”的新型温情救助机制。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创新社会组织与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共投入资金约100余万元,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枣庄样板。助力疫情防控,动员社会组织增强大局意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全市共有187家社会组织3920人参与到抗疫工作,联动社区社会组织620家,协助210个社区(检测点)开展核酸检测,服务群众9.7万人次,发动会员企业、链接社会资源积极捐赠口罩、医疗用品、消毒液等防疫物资10万余件,在关键时刻彰显了社会组织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