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民政局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聚力打造“岛城红帆”党建品牌,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8月,全市社会组织有10463家,每万人约10.2家。全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现场会在青岛召开,全市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在李沧区召开,青岛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被命名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两家社会组织评选为山东省“两优一先”先进单位。
一、突出责任落实,让鲜明导向树起来
一是牢固树立抓业务必须抓党建、管行业必须管党建的思想。2017年12月,经市委组织部批复,成立了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负责脱钩后的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和直接登记及无业务主管单位的市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截至目前,初步形成了在组织部门、“两新”工委统筹指导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兜底管理的工作格局。综合党委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树立“抓业务必须抓党建、管行业必须管党建”理念,强化主责意识,确保社会组织党建持续推进、常抓不懈。二是坚持“六个同步”加强党建工作保障。把党的建设融入社会组织发展的各环节、全流程,落实社会组织党建与成立登记(届中调整、换届)、章程核准、年报、等级评估、专项抽查、教育培训等工作同步推进,使党建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红色引擎”。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增强党建工作意识。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清理整治、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和“僵尸型”社会组织整治专项行动、梳理建账“僵尸型”社会组织、年报、届中调整、换届等过程中,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列入检查内容,督促、规范社会组织主动做好党建工作。
二、突出规范提升,让基础工作实起来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中共青岛市社会组织综合委员会工作制度》《直属社会组织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在直属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关于建立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的通知》,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二是典型引路抓示范。出台《直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青岛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直属党组织实施评星定级活动方案》,开展“岛城红帆”引擎示范引领工程,培育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4个,2家被命名为首批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建立7个党建工作站,依托党建工作站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12场,42家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进行经验交流。开展社会组织党组织评星定级,评出五星级社会组织党组织20家。选聘党建工作指导员25名,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的工作“有效覆盖”,争取党建工作经费144万元。三是结合特点抓载体。按照“灵活、小型、多样、管用”的原则,选准用好活动载体。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红旗岗”“党员示范岗”等激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101周年“五个一”系列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50余次,6个协会主办、承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1周年文艺汇演及艺术展,两百余名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在报刊、新闻、新媒体发表刊登宣传信息及经验做法445篇。举办青岛市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专题培训班。出台《青岛市市级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共审核社会组织负责人1152余人,把好了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政治关。
三、突出全域融合,让党建引领强起来
一是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阳光收费行动。2021年,减免会费及服务性收费1384.25万元,166家商协会降低收费标准291.67万元,45家商协会规范不合理收费31.64万元;235家行业协会商会提升服务举措103项,惠及5862家会员企业;1155家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标准在信用中国公示。1500余家社会组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1000余个,投入财物1.5亿元。产业合作协议投资额3.11亿。二是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印发《青岛市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我市1.7万家社区社会组织深入社区、村庄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在158家社会组织中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经济纠纷、会员矛盾等1000余起,减少经济损失和诉讼费用上亿元。我市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在首届山东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研讨会上交流。三是发挥社会组织独有的专业性、服务型作用,助力疫情防控。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市民政局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向全市社会组织发出倡议书,超2000家市级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捐赠款物1.5亿元,发动志愿者近20万人次。对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先进事迹进行连续10期的宣传,岛城先锋、蓝睛等新闻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四是围绕重点产业链牵线搭桥,提升行业发展活力。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组织30余家社会组织赴粤、沪等地开展活动,提高重点行业凝聚力、影响力。28家社会组织加入多维度立体化招商网络,建成8处社会组织“双招双引”工作站和联络站。全市社会组织举办各类招商活动28场次,引进包括氢能源和硅光子芯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9个,计划投资总额5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