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机关党建>为民办事

德州市民政局强化党建联动 推动社会大救助工作质效提升——德州市民政局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主题党日

发布日期:2022-09-16

为认真落实全省民政系统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持续深化“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健全党建活动联办机制,促进党建与民政业务融合发展,推动各项民政工作质效提升。9月15日上午,德州市民政局在市民政事业园综合楼7楼大会议室召开全市民政系统社会大救助工作专题宣讲(“三级联动”主题党课)视频会议,以视频的形式,实现市、县主题党日联动,市民政局局长李淑华,围绕社会大救助工作,从社会救助是什么、德州社会大救助为困难群众做了什么和为困难群众解决了什么三个方面为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职工上了一堂丰富生动的党课。市社会大救助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各县(市、区)民政局班子成员、机关全体、局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不忘初心,在实践探索中砥砺前行

德州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牢记初心使命,在不断满足困难群众需求和期待中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从2018年率先打造的以统筹社会救助政策为内容“一窗型”德州大救助1.0版本,到2020年6月以统筹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统筹衔接社会福利和保险政策、统筹组织社会力量为内容的“统筹型”德州大救助2.0版本,从2020年9月建成以“救助领航、送爱到家”为主旨,以建立困难人口主动发现机制、政府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保障机制、生存型与发展型救助有机融合的动力提升机制为内核的“兜底型”德州大救助3.0版本,到2021年构建困难群体全生命周期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社会大救助平台“1+7”新功能的“解困型”德州大救助4.0版本,再到2022年提出打造低收入者全生命周期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的“共富型”社会大救助5.0版本,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5个层次的创新突破,一是突破了分散救助、救助不公平问题;二是突破了政府救助单打独斗,救助政策力所不及的问题;三是突破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难、有效帮扶难的问题;四是突破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不到位的问题;五是突破了困难群体由兜底民生向品质生活发展的问题。

雪中送炭,在为民办事中积极作为

德州市社会大救助在不断创新、自我革命中夯实了“一个基础”、深化了“五项改革”、破解了“四大民生难题”。

夯实了“一个基础”,利用社会大救助体系,在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上实现率先突破。最核心层是救助办法中确定的低保、特困等8类重点救助对象,全部纳入社会大救助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中间圈层是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通过大救助的预警机制,根据实际需要给予相应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最外圈层是所有公民,由村级协理员在工作中主动发现困难群体在遇到突发、意外、重大的灾难或事故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时,及时给予急难救助。

深化了“五项改革”,一是救助体制改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网点体系,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社会大救助中心,乡镇(街道)全部设置工作站,村(居)按实际需要设置服务站。为11个县市区核定编制 135名,配备工作人员101人,乡镇(街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496人、社会公益岗人员476人、专职村级协理员8466人,实现了“全域申请、居家办理”。将原来分散在15个职能部门的42项救助政策以及17项福利政策和36项保险,按照“不收权、不收钱”的原则,在不影响各部门行使职权的前提下,全部纳入大救助平台运行,实现了“一库取单”。二是救助机制改革。实现了规范救助、救助智能化改革、救助公平性改革。目前,德州社会大救助平台已经做到了智能研判、智能推送、智能排序、智能分析、智能退出5个智能,信息化应用极大提高了救助效率。以前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现在可在3分钟内对申请救助家庭成员的住房、车辆、退休金、公积金等13项数据进行比对并反馈。三是救助制度改革。深化了“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方式改革、社会参与模式改革。2021年,通过“慈善筹·暖冬”行动,募集棉衣、棉被等物资1200余万元,惠及近万个低收入人口家庭;通过“微心愿”向困难群众征集棉衣、棉被、家用电器、家政服务等129类共5126条心愿需求,20多家企业与多名爱心人士认领完成微心愿4082条,折合价款20余万元。四是救助方式改革。实现了由“线下办”向“线上办”的转变,实现了由“有求才办”向“不求也办”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物质救济向“物质+帮扶+服务”救助的转变。五是救助积极性改革。通过教育引导、劳动参与、带动支持等发展型帮扶方式,增强低收入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破解了“四大民生难题”,一是解决了政府救助资源公平效率问题和与社会力量有机融合难的问题。将原来分散在15个职能部门的42项救助政策以及17项福利政策和36项保险,全部纳入大救助平台运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动识别、信息比对、智能推送。二是解决了防返贫致贫难题。创建了以教育引导、劳动参与和社会联动为手段、以消除贫困文化和代际传递、提升劳动素养为目标,以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实施帮扶的动力提升机制,有效防止返贫致贫。三是解决了相对贫困人口主动发现、救助帮扶难题。利用“大数据+铁脚板”构建了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德州市大救助平台汇集了全市605万人、200万户户籍人口的包括公安部门居民基础信息、医保部门住院信息等22个部门46项2100余万条数据,形成了一户一档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全景画像”。四是解决了如何保障低收入者走向共同富裕难题。邀请专家论证指导,推动了政策出台,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深化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促进低收入者走向共同富裕的意见》(德办〔2022〕4号),根据《意见》细化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形成了5个配套方案,同时,加强资金支持,健全监测帮扶机制,强化政府“基础型帮扶”,实施发展型帮扶,拓展“服务型”帮扶,打造“共富型”监测监管信息平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