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板坡村地处安丘西南部山区的辉渠镇,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美。抗日战争时期,有一百六十户人家、六百余口人。该村民风强悍,很早就筑起了圩墙,曾击退过刘黑七、周三等多股土匪武装的进攻,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
1943年秋,中共安丘县工委和安丘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黄石板坡村政权也建立起来。经过减租减息,群众翻了身,抗战热情空前高涨。村里成立了自卫团,共有团员一百三十人,李明河任团长,李世贞任副团长。自卫团下设三个排,由李京有、李金奎、李金昌分别任排长,下设十三个班,共有土炮、抬枪一百一十支。另外从自卫团中挑选强兵勇将建立护村队,负责下地枪、埋地雷、查岗放哨等。为防备日伪军袭击,村民们集中人力、物力重修了圩墙,加固了四个圩门,并沿圩墙新建了十三座炮楼,以备打击来犯之敌。
1944年4月5日上午,胡团二百余人来到黄石板坡村,见村里没有什么动静,带队军官就命令士兵向村内开枪、投弹,并向村中喊话。埋伏在圩墙上的自卫团员李恩三端起土枪瞄准这个士兵一枪毙命。带队军官知道黄石板坡人早有准备,只好狼狈撤退。4月8日,胡团千余伪军带迫击炮一门、手炮两门、机枪三挺再次袭击黄石板坡村。天刚蒙蒙亮,伪军从四面发起进攻。黄石板坡村人在自卫团长李明河、护村队长李桐指挥下,全村男女老幼齐参战。妇女、儿童送饭送水、送弹药,老年人挨个炮楼传送情报。面对着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伪军,全村人同仇敌忾,英勇抗击,一连打退敌人数次冲锋。战斗最激烈的是村子东南角,敌人妄图凭借有利地形在此打开缺口。首先以猛烈炮火轰击圩墙,又疯狂投掷手榴弹。在排长李金奎率领下,把敌人的手榴弹迅速扔回敌群,炸得敌人抱头鼠窜。这时敌人继续增兵,分别转向东门、东北角、西北角等地进攻。
战后,军区机关派人前往慰问,并奖励步枪十一支、手榴弹四十个、子弹七十发,受伤人员转到军队医院治疗,牺牲人员按政府抚恤条例抚恤。同时,县委派赵季武来作了战斗经验教训总结,了解战斗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黄石板坡自卫战意义重大,由于全体村民浴血奋战,使该村以南二十几个村庄免遭敌人烧杀抢掠。为表彰黄石板坡人民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英雄事迹,山东军区授予该村“民兵英雄单位”的光荣称号,山东省武委会、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分别奖给他们绣有“铜墙铁壁”“妇孺皆兵”的锦旗,中共安丘县委、县政府在该村召开了庆功大会,奖励有功人员。
黄石板坡保卫战之所以给敌人重创,最重要的是全村人坚定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这场保卫家园的战斗中,黄石板坡村民兵李云茂、李金华、李桐春、村自卫团团员李文华、李勤来、李桃春、村民李吉、李义海八人英勇牺牲。八位烈士长眠在村子南边的小药山上。
走进黄石板坡村,石屋、石墙、石板路随处可见,路旁溪涧潺潺、翠色环绕,鸟语花香。经历了炮火洗礼的传统古村落,在村东头和村西头保留着两段围墙遗址,墙上有当年的枪口和子弹留下的痕迹,仿佛在向世人讲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为了铭记那段历史,传承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时刻警醒党员干部为民做好事、办实事,2019年,潍坊市商务局驻黄石板坡村挂职书记钟炎多方努力,投资二十多万元建起了‘黄石板坡村红色记忆文化广场’。”黄石板坡村村支部书记江来春说,他的爷爷就参加了当年的保卫战,他是听着这些红色故事长大的。
作为安丘市红色教育基地,黄石板坡村红色记忆文化广场不仅成为安丘当地广大党员干部、学校师生红色教育的场所,就连外地的一些机关党员干部、学校师生也纷纷慕名前来,瞻仰战斗遗迹,寻找红色记忆。
安丘市民政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