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基层信息
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全面加强基层社工站建设 构建“枢纽型”为民服务平台
发布日期: 2022- 08- 25 18: 29

社工站作为基层民政服务的综合平台,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成功引进山东省首个街道级社会工作服务站——青年公园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青合站”),着力构建“枢纽型”为民服务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明确定位,健全机制,为社工站建设固本强基

一是明确党建引领的政治定位。“青合站”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借助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等政策配套实施,形成政社互动、多元共治的制度体系。二是明确为民服务的功能定位。以为民服务和社工专业服务为重点,着力强化平台建设,逐步拓展和延伸服务领域布局,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文体活动有服务的目标。三是明确资源联动的专业定位。定期组织开展专业督导赋能、专家智库支持、阶段性成效评估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建立街道级社区教育学校、社区工作人才培育孵化基地、山东建筑大学社工专业校地战略合作基地,通过政校共建联盟和社会工作实践合作基地建设,不断为社工站提供专业支撑。

二、精准实践,打造品牌,为社工站服务提质增效

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在“青合站”建设中积极融入本地元素,以社工专业服务为纽带,以社区公益项目为抓手,聚焦“叙社情、聚才智、凝人心”三大主线,践行“支持、融入、同行”的服务理念,实现社区需要精细识别、社区发展能力提升、困境人群精准服务。“叙社情”依托“小院茶馆”培育专项服务品牌项目,推出“社区治理工作坊”“小院会议”“青创空间”等议事平台,精细了解社区需要,传承并传播社区文化,开展社区微更新与文化重塑。“聚才智”借助专业力量搭建“府校地”协同发展微平台,聚集社区力量实现社区居民的互助与反哺。借助专业资源,为失独家庭设计“时空与场域”,通过“情景剧”进行角色扮演,纾解他们的情绪,开展心理疏导。“凝人心”聚焦困境人群的个性化需要,打造精准服务微平台,组建帮扶团队,联结多元服务资源。为聋哑人群开设“无言课堂”、为视障人群开设“黑匣子小剧场”等,帮助社区残障群体接受技能培训、实现能力提升。

三、赋能内力,融合外力,为社工站智库添薪续力

依托“青合站”助力社区发展能力提升,以社区关系为着力点推动社区完成自组织、自治理及自发展,建立了纵横双向、内外多元的智库平台。一是激活社区内生力。“青合站”针对社工及社区工作者开展“青合·人才赋能课堂”等系列培训,开设社区技巧工作坊,辐射街道所有社区工作人员,有效提升专项技能、综合素质。二是集结社区志愿力。实施“时光储蓄”爱心公益银行计划,按照“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换资源、以资源换资源、以资源换服务”的激励方式对社区居民的公益行为进行“先量化储存、后按需支取”的组织模式,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活动覆盖范围。三是引进社会智慧力。精准链接高校师资资源,搭建街道、社区专职工作者教育平台,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青合“N+”计划,以社会协同为路径,充分整合社会多方资源,推动资源联盟项目化、操作化,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活力,拓宽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助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四、精准服务,精细管理,为社工站运行赋能助力

按照基层社工站的服务目标要求,聚焦满足从嵌入到融入社区需要,街道党工委在推行社工站建设管理运行时夯实三个做法。一是做好融合文章。夯实基层民政力量,将社工与民政工作有机融合,既认真做实民政服务,也践行专业方法,精准掌握服务对象的个别化、特殊性需求,开发设计针对困境儿童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青合FUN乐园”“一隅拾趣”,针对倾听与陪伴特殊群体的“海螺拾音”等个性化专项服务项目,以满足群众需求。二是做强站点管理。通过实行“站长+项目组长制”助力社工站有效运转,实现整体布局、分项管理、自我服务。采取“精细化痕迹管理”与“一月一会”规范管理机制,细化工作内容、问题与反思、督导意见等内容。三是做好专业提升。培育“多元化”人才队伍,选聘优秀的社工人才,打造“本土化”服务队伍,充分借助承接机构本土服务基础和经验,提高专职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五、聚焦实效,优化资源,为社工站发展保驾护航

基层社工站不仅是服务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也是链接和发动多元基层治理主体的关键纽带。街道党工委通过整合六大资源库,为社工站专业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一是建立政策资源库,及时掌握现行社会福利政策导向和实施细则,精确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二是建立信息资源库,精准掌握各社区残障人士、困难群体的基本信息和需求清单,为提供专业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建立服务资源库,通过走访调研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进行分类分析,强化资源联结。四是建立项目资源库,结合公益项目创投大赛、街道民生微实事项目评选等,把紧贴民生需求、可操作性的项目选入“青合站”项目库,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提高工作质效。五是建立案例资源库,针对不同情况的服务场景和服务对象,建立完善案例资源参考机制,在差异化的个案中寻求同质的介入方案,运用群体效应争取更丰富的服务资源。六是建立人才资源库,在引进经验丰富的专业社工人才的基础上,积极引育更多技术型、教育型等人才参与到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