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省民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专项办部署要求,周密筹划部署,广泛宣传发动,全面深入排查,依法分类处置,强力推动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截至7月底,共摸底排查养老服务机构和场所2万余家,核查转交举报线索1000余条,将32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及关联企业列入“红橙黄”风险管控名单,督促清退预收大额资金968.4万元。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省民政厅将专项行动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厅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指挥调度、信息报送、沟通协调、线索核查、会商研判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高效推进。二是周密筹划部署。制定印发《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同时结合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强化一体推进力度,提高专项行动时效。三是强力督导推进。先后两次派出9个督导组,对全省16市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线上广泛发布宣传信息。在省民政厅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市县民政部门利用各类网络媒体、信息平台推送养老服务诈骗风险提示、转发防诈视频、公开典型案例,揭露养老诈骗常用、惯用“套路”手法。结合“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反诈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强大宣传声势。二是线下积极开展现场活动。充分发挥养老服务机构宣传主阵地作用、长者食堂辐射扩散作用、农村大集聚集带动效应,扎实开展“四进”(进村、进社区、进机构、进家庭)、“四见”(见海报张贴、见宣传横幅、见宣传资料、见公益视频)等现场宣传活动。同时,发动行业协会广泛参与,省社会组织管理局联合13家省管社会组织发布反诈倡议,号召全省社会组织和会员单位强化行业自律,依法诚信经营,积极参与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发布宣传信息5000余条,开展现场宣传活动1200余场次,发放宣传册、明白纸40余万份,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一是细化排查整治内容。制定问题隐患排查表,将重点排查整治内容细化为17项具体检查指标、“红橙黄绿”4个风险等级评估标准、13项打击整治措施、11种存量风险化解情形,一机构一档案,确保核查整治可操作、能执行。二是细致排查问题隐患。对前期排查情况开展“回头看”精准复查,实现各市排查“全覆盖”,真正做到隐患问题“清仓见底”。积极与金融监管、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加强协作,及时掌握有关线索、联合开展排查行动。三是详细核查举报线索。完成对上级转交的1038条举报线索的核查,建立风险问题化解台账,依法依规实施分类处置。 一是建立挂牌督办工作机制。将列入“红橙”管控名单的机构和场所纳入省厅挂牌督办重点问题线索清单,采取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坚持一周一调度,及时掌握进展,逐一挂账销号解决。二是健全专班工作机制。充实各级专班工作人员,强化力量保障,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加强与当地专项办和有关部门的常态化沟通联络,及时共享信息,加强工作联动,形成督办合力。三是建立问题通报机制。对各地整治工作进展慢、成效低及问题突出的市、县进行通报,充分调动各级工作积极性,压紧压实督办责任。四是建立问题上报审核机制。各县级民政部门每周将拟上报问题逐级报市、省民政专班审核把关,提高问题上报精准度。五是建立培训指导机制。对全省市、县民政局分管领导和养老服务工作负责同志开展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题培训,同时结合工作推进情况,采取面对面指导或通过视频会议、电话连线等形式随时进行答疑解惑、及时指导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