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22

08/15

08:44:48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夏 日 寻 访 侧 营 寺

武善爱

 

早就闻听侧营寺风景秀丽,还存有几块较完整的石碑,加之对寺的名字感兴趣,总想一探究竟。因防疫和防火等规定要求,国营林场不允许外来车辆和人员出入,数次前往未果,在今绿树浓阴的夏日,终于近距离的得见其真面目。

侧营寺,地处蒙山东头丁字崮下、兰山区汪沟镇与费县薛庄镇接壤处,属大青山林场总部所辖的侧营寺林区内,林场以寺命名,但寺已无存,仅剩四块石碑和一棵参天的古银杏树及挂满形如小燕子的枫杨树。兜兜转转,石碑难寻,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原来它就在大门口的左边,隐藏在一片茂林修竹间。钻进密林,拨开树枝,果然有高矮、大小四块石碑在焉!可惜,其中两块大的石碑上用红漆写有“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大字。

费县为“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源源流长,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古老的文化载诸史册,炳若星月,侧营寺就是其中灿烂的一颗。尽管对它的史记不多,或许因地处偏远,致使文人遗漏,形成憾事。但千百年来,人们始终把它作为一方净土,加以保护和赞美。从现存于林场的碑文中就可清晰的领略。凡游此地而观之者,无不啧啧称道。民国十四年(1925)有诸多善人施财,重修“佛爷”“关圣”“天王”三殿。另有一通封山碑,记载其所辖区域和四至面积,范围非常的广,足见当年庙宇规模之大。该寺不知建于何年何代,但碑文记载曾有明代正德年间重修之说,证明该寺历史悠久矣。

   侧营寺的名字是有一定来历的,是因为该寺建在蒙山东侧,并且附近有几个叫东马营、西马营和马窑名字的村庄,所以寺庙取名侧营寺。

据传该寺曾在数百年前,被山体滑坡的泥石流冲毁,许多碑文埋于地下,明朝正德年间的重修记就是后人从地下挖出的。该寺座西向东,顺山势而建,占地约2000平方米。大门向东,对应入寺之道。门外有石狮两尊,记载功事碑文排列两侧。北侧建有关圣庙(原称季子太庙)座北朝南,小巧玲珑。进入大门,即是四大天王殿,是穿堂屋,两侧分别塑立四大天王,怒目圆睁,诩诩如生。

院内东西各有雄雌银杏树两棵。据当地老人回忆,雄树高大,树围需8人方能合抱,枝叶茂盛,遮阴近亩。因年久树根底部已腐空,有儿童时常玩耍于内。于1947年孟良崮战役爆发前,当地村民为给华东野战军准备烧柴而砍倒。砍罚时,因无此大锯而犯难,后有匠人主张,分别在树根底部及以上一米处对等下锯,待锯难行时再用利斧劈剥,逐次移位渐进,四天方才锯倒。此树倒后,众人在挖劈树根时,从根部挖出一碑,有识文者当场辨认,乃唐代重修碑(碑已失)。因该碑位于树下,即推算此树最少也为唐初所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

侧营寺林场是大青山国有林场之分场,是“国家刺槐林木良种基地”。林场现有职工30多名,大部分是汪沟镇人,原林场老职工是碗窑煤矿工人安置而来的,现在的年轻职工中也有一些是接班进场,子承父业,祖辈守护着这片大山。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树木参天,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水源丰富,清泉四溢。因为省里直接管辖,管理很严,处处有监控,据说是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上级开始重视林业,林场管理才严格起来的。他们的待遇也逐渐好起来,每月工资有五、六千元。他们还说,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以后的30多年里,都是自负盈亏,每人包几棵树或一片地,温饱都不能解决,曾有分配来的林业大学生,找不到媳妇。现在好啦!交通便利,待遇丰厚,还有职工食堂,饭菜非常便宜。

     中国的寺庙大多建在山顶上,侧营寺却建在一块平整的洼地里,三面环山,只有东面一条崎岖山路与外界相通。最近几年修了一条水泥路,通往东边的省道。在与林场职工王师傅和马师傅交谈说:侧营寺的地理位置酷似费县城,也有一条河水是倒流的,从南向北淌,北边也有一条小河像费城的护城河,这大概是选址的原因吧。侧营寺位置虽然偏僻,但香火很盛,初一、十五,附近几十里的居民纷纷前来朝拜上供,只是现在已封闭起来,不让靠近。  

   近距离的领略了侧营寺林场的旖旎风光,得知了林场职工的生活状况,很是欣慰。但当我看到石碑不仅被掩遮,碑面上还覆有红漆大字,心感压抑和沉闷。当今之下,国家非常看重历史文化,重视对古遗址和古遗迹的保护,这一存在几百年的民间信仰场所,应该有其存世价值,理应得到保护,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2022年7月30日

作者简介:武善爱,女,山东省沂水县人,大学学历,费县民政局退休。系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多年从事民俗、民间故事等搜集整理,出版了费县民间故事《相思草》,参与编辑《费县民俗》《费县巾帼志》《费县英烈》《红色费县》《费县地名志》等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