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头版刊登我省解决社会救助急难愁盼问题经验做法

发布日期:2022-08-11 09:26 来源:民政厅办公室
字号:

“俺怎么也没想到,刚从医院回到家,村里就来人慰问,不仅送来救助金,还给俺办了低保,帮全家解决了大难题!”说起前段时间被救助的经历,山东省曲阜市姚村镇陈家寨村村民陈西成记忆犹新。

今年3月,陈西成查出患有重病,治疗费用巨大。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到该情况后,将信息下发至姚村镇民政办。镇民政办按程序实地走访核对,随后给陈西成送去了临时救助金,并为其办理了低保重病单人保。

对易返贫致贫人群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其背后是山东不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努力。近年来,山东省聚焦困难群众救助需求,不断增强救助服务能力,提升救助信息化水平,打造救助品牌矩阵,让救助更高效、群众更暖心。

一、强弱项 提升救助服务能力

陈西成能够得到及时救助,正是依托了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该平台汇集群众身体状况、刚性支出、急难情况等信息数据,构建了困难群众数据分析比对指标体系,主动发现遇困群众。此外,由县级统一制作社会救助“二维码”,张贴在6.5万个村(社区),群众扫码即可知晓救助政策。“这可以视作救助政策和困难群众的双向奔赴,为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进一步提升救助服务能力,山东省印发通知,持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主动告知、对象主动发现、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加强委托下放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事中事后监管,从明确监管职责、加强重点监管、强化日常管理、严肃问题整改和加强培训等五个方面严管;将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全面委托下放到乡镇(街道),办理时限压缩到20个工作日内……“我们希望通过制度创新,让群众获得救助更便捷、更高效,不断提升获得感、安全感。”山东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底,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41.5万人,特困人员33.6万人,全省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中有51.8%纳入低保和特困制度保障。

二、补短板 改革完善救助制度

为补齐救助机制的短板,山东省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救助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了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发年度工作要点,切实加强社会救助的资源统筹和部门协同。

“近年来,我们印发了《山东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山东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关于改革完善急难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等制度文件,会同教育、人社、住建、医保等部门完善针对低收入人口的专项救助政策,全力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加以解决。”山东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东省民政部门还会同财政部门不断完善救助保障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最低工资标准挂钩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缩小城乡救助保障标准差距。2022年,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在去年基础上又提高10%以上。截至3月底,山东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899元、721元,较上年分别提高10%、14%;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277元、1028元,较上年分别提高11%、17%。

三、提质量 打造救助品牌矩阵

2021年3月,山东省“救助全覆盖、五级全贯通”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成,不但成为山东救助工作的又一张名片,更为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据悉,平台由“一库两系统”组成,社会救助对象主题库汇集了12个救助部门的43类数据,侧重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共享20个部门的64类数据,侧重救助对象精准认定;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系统聚集分散在7个部门的18类救助事项,并向“爱山东”手机客户端延伸,实现了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平台上线以来,已受理救助申请21.9万人,核对153.7万人家庭经济状况。”山东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说。

山东省还全面推进省级统筹的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案例评选、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选树推介等活动,涌现出了“淄助你”“鸢助你”“济时救”“泰好办”“威救你”“e家大救助”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救助改革品牌。

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荣成市“海螺姑娘”扣响特困老人幸福门、无棣县“F享无棣”工程构建“六位一体”特困供养新模式等“物质+服务”救助典型经验,并在5个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个市、58个县(市、区)出台了“物质+服务”救助政策文件;全省27.5万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中,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照护服务的有10.4万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