峆(hé)㠠(lú)山地处福山区南部,跨越张格庄镇、回里镇、门楼街道境域。
《大清一统志》载:“巅多灵水,随石窦迸出,又多蛎房,海水结聚而成。”故名。清康熙、乾隆《福山县志》皆载:“峆㠠山在县南三十里,气势雄浑,高峰威重,望之如见君子。常有云冠其巅,东行折转南向,纡回合抱。内建峆㠠寺。而仰高峰,相朝顾极。巅多灵水,陡石窦进出。有古碑、石塔、石磐,又多蛎房,或以为沧桑之变,昔有人问朱子:当洪荒末开,时天下何如?答曰:皆水也。不观山,皆水形乎于此,亦有可验。”由此可知名称由来已久。
山呈西南东北走向,绵延约5千米,方圆50平方千米左右,数峰耸立,高低错落,海拔250至400米不等,主峰塔顶,海拔630.4米;东峰狮子山,海拔571米。植被覆盖率95%以上,山上有赤松、落叶松、黑松等树木,山下有大樱桃、板栗、大枣等果树以及河柳、刺槐等树木,山中产药材近百种,贵重的有太子参。山体主要由上太古界混合岩和黑云母片岩夹少量大理岩构成。
主峰塔顶山巅有“塔顶泉”,水从石缝窜出,甘冽清澈,大旱不减,大涝不溢,为天下奇观。山巅之下约百米处的东北夼有“梧桐泉”,水甘清,常流不断。西北夼有“饮马湾”,清水常存,芦苇茂密,灌木丛生,旁有“无倒勾棘子林”“试剑石”“惊龟石”“虎头石”等景点。东峰狮子山,奇峰怪石,惟妙惟肖,有“双狮戏斗”“飞来石”“板凳石”“神仙桥”等景点。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唐太宗李世民征东时留下的民间传说。西北麓有峆㠠寺,建于唐朝,后经历朝重修、维修;20世纪60年代中期拆毁,改为战备粮库;21世纪初,由上悟下实方丈化缘重修,规模比以前宏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寺庙之一。寺庙内,唐朝所植的银杏树,历尽千年沧桑,根深叶茂。寺庙旁的“峆㠠泉”,水质甘冽,药用价值极高,为天然矿泉水的上乘之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闻名胶东、历经千年不衰的旧时福山八景之一的“峆㠠烟云”,就在这里。据史籍记载,此山“望之如见君子,草木畅茂,巅有灵泉,常有云冠其巅。”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一年四季经常雾气弥漫,风吹不散,浓时如滚滚波涛,山宛如一叶扁舟,飘浮在苍茫的大海之中,忽上忽下;淡时如缕缕轻烟,袅袅浮动,时隐时显,观此美妙之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中”的诗句,不仅萦绕耳畔,而且就在眼前,使人如入仙境一般。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天然风光,让历代达官骚人留下不少名诗佳句。邑人明嘉庆进士、兵部尚书郭宗皋曾经有诗赞叹曰:
“松颖置兰若,云岫倚芙蓉,犬吠林间客,僧鸣天上钟。杖轻身矍铄。路细草蒙茸。吾亦参祥者,无劳礼数恭。”
邑人清康熙进士谢乃实不仅对此山风景极尽赞美,而且以“峆㠠山人”为笔名,其诗文亦称《峆㠠山人诗文集》,清乾隆年间,入选《四库全书》书目。(烟台市福山区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