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管理条例

2022

07/01

10:31:50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青岛市民政局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 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水平

——青岛市各民政局长话《条例》

引言: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开启了我国地名管理的新时代。为加强新《条例》的宣传贯彻,青岛市民政局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民政局长话《条例》活动”,市民政局及各区市民政局局长结合对《条例》的学习,谈认识、谈体会、谈具体贯彻落实措施,为新《条例》的落地生效提供助力,持续推动青岛地名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民政局局长王哲:地名是重要的社会公共信息,地名管理服务,连着千家万户!新《地名管理条例》的实施,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地名工作开展的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地名管理执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地名管理的范围,规范完善了地名命名更名的申请材料和程序,增加了地名文化保护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提升地名管理工作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市南区民政局局长刘九红:《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实施,完善了地名命名更名原则和程序,为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地名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件大事,对进一步优化地名环境、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更好地传承保护地名文化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市南区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深入学习领会贯彻《条例》精神实质,将《条例》的学习宣贯融入各街道办事处理论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地名管理主体履职施政能力。

市北区民政局局长赵勇: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为推进新时代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市北区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文化保护和传承创新为引领,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全面宣传推动。推动建立地名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发挥融媒体功能开展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活动。二是挖掘地名内涵,突出文脉传承。加快推动老城记忆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地名文化、城市建设、老城振兴规划等有效衔接。三是彰显“数字化管理”特色,助力老城新生。建立地名信息库“一网、两库、三图、四表”的新型管理服务模式,助力老城新生释放发展潜能,展现市北百年人文历史的特色风貌。

李沧区民政局局长刘国宁: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是保护地名文化、守住初心的重要依托,是地名工作法治化建设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体现。李沧区坚持媒体平台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强化宣传引导。通过打造老“沧口”文化列车等特色街,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巷一情怀”的独特风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后我区将以“善政惟民”服务品牌创建为引擎,坚持依法管理,推进地名服务“双向”畅通,助力城市更新,绘就沧海青城新画卷,谱写李沧地名新篇章!

崂山区民政局局长迟文涛:地名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地名管理工作全面化、系统化、具体化,充分体现了加强地名管理的重要意义。崂山区将持续加大力度贯彻落实新《条例》,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深化地名管理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区级地名管理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地名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西海岸新区民政局局长马志广:此次《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是我国地名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地名管理法制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下一步,西海岸民政将扎实做好“四个一”,一是建立一级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二是组建一个地名专家组,三是做好一项住宅区、楼宇名称管理工作交接,四是梳理一份地名行政许可事项清单,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条例》各项规定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城阳区民政局局长刘炳传:《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和地名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不仅使地名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而且对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提升社会的公共服务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地名类型繁多,数量庞大,涉及自然资源、住房和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众多部门,需要根据新时代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实现科学、高效、协调管理。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建立健全本级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尽快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即墨区民政局局长宋修强: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对地名管理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将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推进新时代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我们要以宣传贯彻国务院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综合评估、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程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汇聚智慧、凝聚共识,推进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胶州市民政局局长李泽: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地名工作在文化传承、基层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地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打造具有“全域统筹、一核引领、三区联动”现代发展特色与胶州历史文化特色相融合的地名品牌。

平度市民政局局长蔺锡杰:新的《地名管理条例》由13条增加到了7章44条,较好的完善了地名的行政管理体制,规范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明确了地名审批条件和程序,强化了地名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地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平度市民政局采取“抓好学习领悟、抓好宣传引领、抓好贯彻落实”等“三个抓好”举措,对《条例》全文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解读宣讲,确保《条例》的宣贯实施。

莱西市民政局局长隋九辉: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地名文化,莱西市民政局把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宣传联动,氛围营造到位。联合镇街开展《条例》进社区宣传活动,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宣传意义,内涵认识到位。进一步明确地名管理的方针原则、规范程序、地名使用、地名文化保护、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要求。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成效取得到位。先后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将地名知识送到群众手中、深入群众心中,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地名管理的认知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地名管理中来。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隆维峰

——青岛市各民政局长话《条例》

引言: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开启了我国地名管理的新时代。为加强新《条例》的宣传贯彻,青岛市民政局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民政局长话《条例》活动”,市民政局及各区市民政局局长结合对《条例》的学习,谈认识、谈体会、谈具体贯彻落实措施,为新《条例》的落地生效提供助力,持续推动青岛地名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民政局局长王哲:地名是重要的社会公共信息,地名管理服务,连着千家万户!新《地名管理条例》的实施,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地名工作开展的地名工作体制机制、地名管理执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地名管理的范围,规范完善了地名命名更名的申请材料和程序,增加了地名文化保护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提升地名管理工作水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市南区民政局局长刘九红:《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实施,完善了地名命名更名原则和程序,为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地名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件大事,对进一步优化地名环境、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更好地传承保护地名文化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市南区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深入学习领会贯彻《条例》精神实质,将《条例》的学习宣贯融入各街道办事处理论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地名管理主体履职施政能力。

市北区民政局局长赵勇: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为推进新时代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市北区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文化保护和传承创新为引领,全力抓好贯彻落实。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全面宣传推动。推动建立地名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发挥融媒体功能开展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活动。二是挖掘地名内涵,突出文脉传承。加快推动老城记忆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地名文化、城市建设、老城振兴规划等有效衔接。三是彰显“数字化管理”特色,助力老城新生。建立地名信息库“一网、两库、三图、四表”的新型管理服务模式,助力老城新生释放发展潜能,展现市北百年人文历史的特色风貌。

李沧区民政局局长刘国宁: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是保护地名文化、守住初心的重要依托,是地名工作法治化建设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体现。李沧区坚持媒体平台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强化宣传引导。通过打造老“沧口”文化列车等特色街,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巷一情怀”的独特风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后我区将以“善政惟民”服务品牌创建为引擎,坚持依法管理,推进地名服务“双向”畅通,助力城市更新,绘就沧海青城新画卷,谱写李沧地名新篇章!

崂山区民政局局长迟文涛:地名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地名管理工作全面化、系统化、具体化,充分体现了加强地名管理的重要意义。崂山区将持续加大力度贯彻落实新《条例》,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深化地名管理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区级地名管理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地名主管部门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西海岸新区民政局局长马志广:此次《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是我国地名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地名管理法制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下一步,西海岸民政将扎实做好“四个一”,一是建立一级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二是组建一个地名专家组,三是做好一项住宅区、楼宇名称管理工作交接,四是梳理一份地名行政许可事项清单,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条例》各项规定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城阳区民政局局长刘炳传:《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和地名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不仅使地名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而且对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提升社会的公共服务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地名类型繁多,数量庞大,涉及自然资源、住房和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众多部门,需要根据新时代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实现科学、高效、协调管理。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建立健全本级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尽快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即墨区民政局局长宋修强: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对地名管理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将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推进新时代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我们要以宣传贯彻国务院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综合评估、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程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汇聚智慧、凝聚共识,推进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胶州市民政局局长李泽: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地名工作在文化传承、基层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地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打造具有“全域统筹、一核引领、三区联动”现代发展特色与胶州历史文化特色相融合的地名品牌。

平度市民政局局长蔺锡杰:新的《地名管理条例》由13条增加到了7章44条,较好的完善了地名的行政管理体制,规范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明确了地名审批条件和程序,强化了地名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地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平度市民政局采取“抓好学习领悟、抓好宣传引领、抓好贯彻落实”等“三个抓好”举措,对《条例》全文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解读宣讲,确保《条例》的宣贯实施。

莱西市民政局局长隋九辉: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地名文化,莱西市民政局把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宣传联动,氛围营造到位。联合镇街开展《条例》进社区宣传活动,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宣传意义,内涵认识到位。进一步明确地名管理的方针原则、规范程序、地名使用、地名文化保护、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要求。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成效取得到位。先后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将地名知识送到群众手中、深入群众心中,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地名管理的认知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地名管理中来。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隆维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