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厅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省民政厅立足民政职能特点,在去年办好8件民生实事基础上,今年又推出1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兜牢兜实民生保障底线,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2022年,将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再提高10%;改革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放开急难救助户籍地、居住地申请政策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开展“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资助我省黄河流域和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共39个县(市、区)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免费入住养老机构,或为其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围绕解决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养老问题,着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建设改造敬老院120处,新增护理型床位3万张,持续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年内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四同步”机制全面建立。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推动移风易俗,新建改扩建节地生态公益性安葬(放)设施1000处。围绕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减负,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政服务质量水平,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推动全省行业协会商会减免、降低、规范一批收费,查处、通报一批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合规合理收费;提升电子证照证明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结婚证、离婚证、火化(殡葬)证明、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6项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和服务,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省建成1600个以上。围绕推动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工作,推进基层议事协商,制发村务公开指导目录、议事协商指导目录,组织以县(市、区)为单位修订村务公开目录,制定乡镇(街道)协商目录,完善村(社区)协商目录,推进村务公开和基层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开展“双联共建”工作,竭力为联建村办实事办好事,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