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22

05/24

10:35:0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微山古城--部城

今微山县城区西南部之部城,因是明代工部分司(官阶正六品)、户部分司等署衙驻地,且由工部分司牵头筑城而得名。又因北邻广戚城(相距500米),而又有南城之称。部城的兴衰与京杭大运河息息相关。元朝定都北京,所需财粮仰给于江南,为此,定都之初便着手开挖京杭大运河。元至元二十年(1283),济州河成,由安山至济宁,济宁以下疏通了一段洸水,至鲁桥入泗水,鲁桥以下借泗河行运(部分河段疏挖改造、置闸坝),时称泗运河。当时鲁桥以南段的运河行经路线是:由鲁桥至南阳,南至于谷亭(今鱼台县城北),折向东南,至徐州入黄河,至淮阴穿淮河,入淮扬运河,至扬州过长江,接江南运河至杭州。

1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七月,“(黄)河决曹、沛,河尽北徙,横截逆流,东行逾漕,溃入昭阳湖”(《行水金鉴》),徐州至济宁间平地成湖,“上下二百余里运道淤成平陆,疏与塞俱不得施”(《漕运新渠记》),迫使明王朝于隆庆元年(1567)将运河东移,“道南阳,折而南,东至于夏村,又东南至于留城”,开挖漕运新渠“百四十一里有奇;疏旧渠,起留城迄境山(徐州北),五十三里”(《漕运新渠记》)。当年,京杭运河工部分司由沽头闸(今沛县大闸村)迁夏村,遂改夏村为夏镇。万历七年(1579),工部分司主事王焕在夏镇筑部城西、南两面夯土城墙,工未竣离职。万历十五年(1587),工部分司主事杨信续筑,并增筑北面城墙。次年主事余继善补筑东面城墙。至此,部城四面夯土城墙筑起,并建城门楼四座,东曰见泰、西曰瞻华、南曰延庆、北曰拱极。因东城墙临运河,又增辟二门,一名洪济,一名小水门。清顺治十五年(1658),工部分司主事员外郎顾大申改部城土城为砖城,工未竣离职。顺治十七年(1660)工部分司新任主事李禧熊续修工竣。城为梯形,“周长约一千丈,高二丈五尺,雉堞一千一百余”。自万历七年(1579)始,至顺治十七年(1660),历时80余年,一座雄伟的砖砌部城终于告成。正当人们登城游览、观景抒情、相互庆贺,喜悦激情未尽之际,一场灾难从天而降,康熙七年(1668)七月二十五日,东部郯城发生大地震,波及夏镇部城,四座门楼全部倒塌,城中庙宇、官衙、民舍均有坍塌损坏,计死伤300余人。此后城内商家店铺多迁运河之东夏镇寨,部城失去往日之繁华。

乾隆二十年(1755),沛县令文林郎鲍之正主持重修部城,城墙砖脱落者增砌之,城门用糯米石灰浆重砌。重修后东门改名安澜,西门改名宁波,南门改名永庆,北门仍名拱极。部城重焕往日的风采。孰料“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黄河决徐州,灌微山湖,山东南运河各湖俱溢,水入鱼台县城,官署民舍俱塌,徙县治于董家店”(《济宁市水利大事记》)。水围部城多日。“乾隆四十六年(1781)八月,(黄)河决青龙岗,入微山湖,九月陷沛县城,迁治于栖山”(《民国·沛县志》)。水围部城多日。部城城墙经这两次洪水浸泡,多处坍塌。乾隆四十八年(1783)整修,其中一段墙体镶嵌石刻载:“第五段,坍塌到底,现修砌,上长十四丈五尺,下宽八丈五尺。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沛县知县孙朝幹承修。”可知洪水对部城城墙的危害之大。此后,乾隆五十九年、嘉庆元年、道光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五年、咸丰元年、咸丰二年、咸丰三年、同治十三年,部城均遭水困。究其原因,一是部城地势低洼,二是京杭运河自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自昭阳三孔桥改道东行过韩庄,至邳州直河口入旧渠(黄河)后,当局有意抬高微山湖蓄水位,以保障运河行船用水,使部城成为湖滨之城,稍遇大水即受其害。从这点来说,部城成也运河,衰也运河。

部城内先后入驻工部分司、户部分司、夏阳巡检司、管河主簿署、汛守备、河标营、城守营、沛县县衙等衙门、驻军。有晋商、徽商等商号、会所,建庙宇72座。先后建镇山书院、两河书院、私塾、义学等学堂、学馆十余处,有皇华亭、清风潭、仙人桥等风景名胜。脍炙人口的《部城八景》道出了当时的部城景观:

一碑三孔桥奇观,九曲幽经十八弯。

古刹禅寺七十二,三十六对井温泉。

一井独坐三山里,安澜门泊万里船。

月照清风潭如镜,皇华高碑冲云天。

康熙十五年(1676)后,驻部城的工部分司、户部分司相继裁撤,衙署闲置,至道光年间大半颓坏。部城失去往日的威严。咸丰元年(1851)七月,黄河大决丰县丰北及砀山县盘龙集,冲入微山湖,淹沛县城,沛县衙门迁夏镇部城暂住夏阳巡检司。咸丰三年盘龙集决口复溃,入昭阳湖,水围部城多日,沛县衙门复迁夏镇运河之东。经过这次水浸,城墙砖脱落者多矣。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幅军等农民武装攻陷夏镇部城,城内富户多逃亡,城池毁坏严重。同治元年(1862),黑旗军等农民武装占领夏镇部城。经过这两次兵燹后,部城便成为城池凋敝的平民区了。《民国·沛县志》载:“民国四年(1915),台营官地局派委来沛丈量营田......太行堤并夏镇部城营地,守备衙署,同时沽卖”。当局彻底放弃对部城的管理。城池损坏日益严重。至1949年部城便仅剩残缺不全的夯土城墙。四城门或倾塌,或破损不堪。

1957年7月,微山湖流域发生百年一遇洪水,微山县70%以上的村庄进水,死伤140余人。部城以城墙为堤防,堵复缺口及城门,在城外水位高于城内地面2米多的情况下,昼夜防守,安全渡汛,无1人伤亡。

今部城城墙,或铲平建房,或夷为平地,尚存者仅为几个不显眼的土堌堆。城内居民分为部城东、部城西两个行政村,共3000余人。原部城东西大街(稍南移)开辟为金源路,并向东西延伸;城西门外南北大道,扩建为部城街,并向南北延伸,成为县城区两条主干道。

改革开放后,部城人发扬物流经商的老传统,涌现出个体经商户300余家,民营企业百余家,其中固定资产达千万元以上者数十家。如今的部城,道路宽广,楼房林立,绿水荡漾、杨柳依依,虽无城垣环绕,实有城市之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