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22

04/19

08:44:14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一代文豪的故里——蒲家庄

说起蒲家庄,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或许问哪个蒲家庄?但一说蒲松龄这个写鬼写妖的人,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何况现如今网络、媒体、通讯又是如此普及。我以为蒲家庄的名字是因了蒲松龄先生而故名。经拜谒和访查,其实不然。                                                

蒲家庄位于淄川区城东七里许洪山镇。该村于宋代建村,初名“三槐村”,以村内有三株大槐树而名。明初又因村东沟底有一泉井,水满常溢,又故改名“满井庄”。明中期始以姓氏更名蒲家庄,沿袭至今。

村内建筑多为传统典型北方农家四合院民居,青砖门楼,灰瓦房,但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毁坏,保存完好的不多。现建筑群保持原有民俗风格的典型建筑,属典型明清风格北方农家建筑。这里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出生的地方。

如今在喧闹城市的近郊,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依旧保留着它的历史与痕迹。走进蒲家庄,小巷中的一排排老宅,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而青砖黛瓦中,隐藏着淡定。村中央,一座显眼的明清特色的四合院吸引了我的眼睛。四合院的大门木雕工艺精湛,青砖黛瓦依然留存。拾阶而上,大门两边又有两座庭院,叩开院门,“吱吱”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在古村落中,您会常见到在巷中晒太阳闲聊的老人,老人眼神之淡然,令人惊叹。他会向您介绍,现在大多数村民都在数百年的老房子中居住。清晨,村落中会传来锅碗瓢盆的声音。冬天无事,妇女们从家中搬出板凳,围坐在院子中唠家常。一旁的男人抽着烟、打着牌。在这里,村民们坚守着一份宁静。

蒲家庄是典型的北方传统式古村庄,虽然有部分新建筑穿插其间,但整体上仍保持着古朴的明清古村风貌,即其主格调仍然是古村风貌,村庄内仍然存留的古城墙和古城门、传统民居和老房子、被历史掊光的石板路和伫立街头的老槐树以及十字型框架的街巷结构等,构成了一幅历经沧桑的历史画面。

蒲家庄村周原有土围墙,并建有围墙四门,北门名“景徵”,南门“葵阳”,西门“平康”,东门“仙乡”,村内街道以贯通“平康”、“仙乡”两门的东西街为主道,与南北主街道交叉,形成十字街主干道;村内有小巷十五条,形成了该村的街道脉络,其中东西主街为青石板路,南北主街由一米宽的石灰板铺成,其它小巷多为泥土路面;东西街上有三棵古槐,辉映出古村的历史韵味。

蒲家庄因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出生于此而闻名。在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兴趣,竞相传阅,《聊斋志异》刊行后,很快风靡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从出,造成了志怪传奇小说的再度繁荣。20世纪以来,不仅《聊斋志异》仍为人爱读,而且其中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深远。《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现已有日、美、法、德、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近20余种语言的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

解放后,国家拨专款修复了蒲氏故居,现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设立“蒲松龄纪念馆”;近几年,蒲家庄又于村东蒲氏茔墓辟建了“聊斋城”,相继建成狐仙园、聊斋宫、柳泉山庄等景点,致力于聊斋文化的挖掘、研究,并成为邑内重要的旅游用地。

如今,村民依托蒲松龄及其“聊斋文化节”,打造聊斋文化品牌,大搞旅游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