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市蓬莱区民政局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社会救助信息及时公开打造“阳光救助”品牌,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信息公开“多管齐下”。建立完善区、镇、村“三级三榜”公示制度。坚持把区政府网站作为救助信息权威发布和主动公开的主阵地,救助政策发布、咨询电话公开、救助办理指南及救助资金发放等信息,全部第一时间在区政府网站公开,方便群众查询,接受群众监督。紧紧抓住上级救助政策出台、修订等时机,及时更新印发救助政策宣传海报、明白纸,先后印发、张贴各类宣传材料60万余份。发挥区、镇街、村居三级社会救助网络及信息宣传主渠道作用,在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镇街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救助窗口、村居社会救助站(点)放置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手册,供群众免费取阅。利用入户调查抽查、群众大走访等有利时机,主动将“政策包”、明白纸送到田间地头、灶间炕头。筹资20余万元,在508个村居重新制作安装社会救助公示栏,张贴二维码,实现救助政策“码”上知,救助事项“码”上办,救助资金“码”上查。2019年以来,主动公开社会救助政策30余条,救助资金发放公示50余批次75万余条。 二、救助帮扶“多线归一”。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工作机制,建立起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困儿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以临时救助、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慈善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政策体系。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体制改革,整合区、镇、村三级社会救助力量,成立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和11家镇(街)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低收入信息监测平台作用,积极与乡村振兴、残联、人社、工会、教体、医保等部门沟通协调,定期开展线上信息比对,同时将省政府“一件事”、爱山东APP、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线上渠道收集到的群众救助信息及时推送给镇街,督促指导镇街排查核实。努力发挥村居基层党组织的优势,进一步压实村级党组织在社会救助中主动发现、及时报告、协助办理等方面的责任,根据村居分布和站(点)服务半径,科学规划,设立村居社会救助服务站(点)512个、社会救助协理员512人,进一步延伸社会救助主动发现“触角”,拓宽主动发现“视野”。将所有救助信息汇集到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全力推进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近三年来,通过线上、线下群众自主申报和民政部门主动发现,新增城乡低保2445人、特困供养623人,实施临时救助226人次,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8.8万人次,实现了弱有所扶、困有所助。 三、政民互动“多路直达”。积极畅通群众意见表达渠道,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蓬莱融媒“阳光政务”、网上民生等政民互动通道和部、省、市三级信访网络,及区、镇(街)两级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及时收集群众救助信息,建立社会救助信访工作台账,定期分析研判民生舆情,及时向镇街发出工作预警,督促指导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群众的“话有人听”、“事有人办”、“难有人帮”。同时,创新建立了首接负责制,属于民政职责范围的事项,均在第一时间与来访人沟通,了解具体诉求,第一时间调查落实,第一时间反馈答复。对于不在民政职责范围的事项,也在第一时间将相关问题移交给相关部门,并将承办部门的联系方式、办公地点等信息反馈给来访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