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密市立足职责职能,锐意进取、奋发前行,不断健全县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完善制度机制、统筹资源发力,努力推动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出成色、见实效,被民政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深度合作5个试点单位之一,央视新闻频道《守护少年的你·越过荆棘》进行专题报道。 突出“全”,夯实工作运行保障 一是理顺组织架构。县级层面,成立了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镇街层面,15个镇街区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儿童督导员15人;村级层面,866个村全部设立了未成年人工作室,配备了915名儿童主任。二是完善制度保障。制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办公室工作细则、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等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制度、配齐力量等,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落地落实。三是健全硬件设施。打造了占地10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区分设置“六大保护”功能专区,涵盖政策咨询、个案受理、法律援助等8类具体业务,为未成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突出“实”,织密关怀服务网络 一是优化提质,保障福利权益。实行孤困儿童“网格化”管理,全市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全部纳入网格,由村(居)儿童主任提供贴身贴心保障服务,切实维护了困境儿童生存、发展、安全权益。优化升级“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年内组织散居孤儿50人次参加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符合条件儿童除每人每月获得不低于1694元基本生活补贴外,每人每年再发放1万元助学金,2022学年共资助30人。二是多方联动,拓宽关爱渠道。联合团委开展“希望小屋”活动,招募社会志愿者177名,新建“希望小屋”103间,100多名困境青少年生活学习环境得到改善。联合妇联开展“把爱带回家”儿童关爱服务“四送”活动,为6名14岁以下孤儿女童送去人均1000元的救助款和生活物资。联合教体局持续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建立健全校园、校车安全保障机制,对旅馆、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等64个场所进行检查整改。整合团委“微行大爱”、卫健“未成年人卫生保健和婴幼儿照护”、妇联“春蕾计划”等资源,集聚保护合力,累计募集社会爱心捐款19.2万元,帮助95名困境青少年圆梦新年微心愿236个。三是灵活形式,普及安全知识。联合教体局利用“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防震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全体学生进行多样化全方位安全教育,连续10年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将防溺水等各类安全常识列入教学计划。 突出“严”,强化法定监护责任 一是落实儿童监护责任。以开展“三亮三学三做”儿童主任赋能行动和“精准化保障精细化服务行动”为契机,落实走访随访,及时掌握儿童监护、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督促儿童父母或监护人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避免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今年,完成全市4.1万余名村域未成年人信息的登记造册,对1200个家庭给予监护指导,与5名监护人签订《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为3名未成年被害人申请了司法救助。二是严格强制报告制度。会同市检察院等部门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工作机制,年内共参与支持起诉6次,开展教育帮教270人次,协助开展社会调查17次。三是深化未保工作深度合作。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深度合作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以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为核心阵地的“一村一站一专员”工作模式,打通村域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