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民政工作座谈会。会上,山东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庄严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积极构建富有山东特色的综合救助格局》为题作了交流发言。 今年以来,山东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着力构建富有山东特色的综合救助格局,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今年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我省救助信息宣传稿件80多篇,《人民日报》和《民政部简报》刊登了我省社会救助“三主动”工作经验做法。一是聚焦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省市两级全面修订低保管理办法,出台了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出台专项救助政策,将低保边缘人口纳入制度覆盖范围。改革临时救助制度,对急难救助对象由急难发生地24小时先行救助,年内实施临时救助17.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45%,发放临时救助金2.6亿元。二是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高标准建设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将206.9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等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初步实现信息汇聚、定期更新、常态监测。完善了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社会救助“三主动”工作机制,加强救助政策主动宣传,做好救助对象主动发现,落实救助信息主动公开,全省年内6次比对下发重点人员信息59.9万条,年内新纳入低保、特困13.2万人,新认定低保边缘家庭人口12.4万人。三是聚焦困难群众救助服务需求,推动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加快发展服务类救助,全省24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低保边缘人口享受到政府购买的照料服务。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动员省市县三级慈善总会每年出资4100余万元,在黄河流域及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共35个县(市、区)实施“情暖夕阳”慈善关爱项目,资助3.8万名低保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或为其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省慈善总会每年出资500万元,在全省实施“护佑健康”关爱服务项目,惠及近5万人孤困儿童。 下一步,山东省民政厅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着力在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山东社会救助事业向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