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事业单位风采
拓展发展思路 创新管理模式
青岛市儿童福利院推进机构建设迈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 2022- 12- 02 09: 50

一、党建引领,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工作队伍建设。一是创立“五个一”学习教育制度。每周按照领导班子、中层以上干部、普通干部职工的顺序,组织一次交流学习,汇报学习体会;每月开展一次班子成员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季度开展一次党风廉政建设述职述廉;每半年进行一次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每年开展一次群众评议党员及谈心谈话活动,通过加强职工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党支部领导力、队伍战斗力。二是开展中层“亮绩”擂台赛。组织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实绩,邀请市局分管领导、业务科室现场打分,形成“争第一、夺红旗”的比学赶超良性竞争局面,锻造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工作作风。三是发挥先进典型引路作用。职工宫萍、马莉莉从小在院长大,大学毕业后双双回到儿童福利院,又以“妈妈”的身份在看护孤残儿童。宫萍在平凡的岗位忘我奉献,荣获2019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马莉莉在疫情期间,主动申请入院封闭服务孤残儿童。为发挥好典型的示范作用,组织参加市“燃烧激情建功青岛”事迹宣讲,并走进学校、企业、社区宣讲三十多场。儿童福利院成立“宫萍工作室”和“巾帼先锋队”,积极宣扬“做父母献真情”的服务理念和岗位奉献精神,带动一线护理员知恩感恩、比学赶超,形成比奉献、比觉悟的职工文化,激励每个普通职工都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业务创新,提升儿童福利机构优质服务能力。一是拓宽医疗保障“新形式”。2021年,作为全省远程诊疗和康复培训网络建设先行试点单位,率先设立并开通远程医疗和康复平台,整合多地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专家异地会诊,使机构儿童可以免除舟车劳顿,直接在院内进行会诊、制定治疗方案,罕见病及重症儿童能够享受到省、市多层次的高质量医疗资源,达到“1+1>2”的医疗服务效果。儿童福利院胶州院区(养育二科)与所在地胶州市张应卫生院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以农村寄养家庭养育儿童为服务对象,以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提供上门巡诊、就诊服务和24小时医生听诊服务;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养育儿童提供及时咨询问诊、急诊急救、转院治疗等服务;建立儿童健康档案,一人一档,定期查体,有效解决养育儿童就医难、就医不及时等问题。二是探索康复合作“新模式”。针对机构养育的孤弃儿童多数为重度疾病且多重残疾,院内康复力量仍较为薄弱的实际,与专业儿童康复理疗团队臻爱儿童卓越发展中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开展半公益性质的康复合作,探索由公益慈善机构提供社会公益资金支持,对病残儿童进行精准康复评估并制定康复方案,对机构内康复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病残儿童康复服务水平。三是创新特殊教育“新路径”。将“特殊教育、医疗康复、社会工作”三大理念深度融合,作为课程创编的理论支撑,总结提炼多年的工作积累,组织创编《综合主题课程》学前版、学龄版两册,满足了多重残疾儿童的学习需要,填补了机构办学无适合教材的空白。针对重残儿童积极探索创编个性化“送教上门服务手册”,同时创编“残疾儿童韵律操”,实现康教融合标准化发展。依托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5栋新建楼座乃至特教康复设施设备,发挥市儿童福利院在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等方面专业优势,与市残联、市聋哑学校、盲校及社会特殊教育机构合作,引进专业团队定期为民政服务对象、困境儿童开展特教康复工作。四是优化社会工作“新举措”。作为民政部首批社会工作试点示范单位,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五大“专业技术人员”序列,建立由社工牵头的评估小组,对儿童从入院到离院进行全程评估;打造院内儿童与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交流互动的爱心小屋,拓展孤残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陪伴;组织专业社工与社区结对子,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带动引领社区社会工作。目前,儿童福利院持证社工25人,先后涌现出全国最美社工1名,齐鲁和谐使者5名。五是开辟成年孤儿安置“新渠道”。为切实保障孤儿合法权益,使成年孤儿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好地回归融入社会,在原有政策、模式的基础上,参照上海、深圳等地做法,制定出台《青岛市关于成年孤儿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孤儿保障工作机制。协调相关市直部门将成年孤儿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政策,使机构养育成年孤儿不受年龄限制,成年走向社会即可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计划;协调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为成年孤儿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对其中符合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技能培训补贴,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优先吸收成年孤儿就业;民政部门为成年孤儿优先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协调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成年孤儿优先提供残疾服务机构等公益性就业岗位;成年孤儿社会化安置实行3年的过渡期管理,购买专业社工服务,帮助成年孤儿更好融入社会,提供良好的成长、生存、生活环境。

三、制度规范,守牢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底线。一是结合儿童专项治理行动推动管理制度再完善。制定弃婴入院、收养、送养工作流程,确保孤残儿童入院至出院历史记录真实完备,全过程可追溯;完善儿童养育、儿童护理、环境及人员卫生消毒等工作制度,将制度标准上墙,让所有护理员抬头可见,按图索骥,对标对表,互相监督,强化制度入脑入心,执行不走样;将护理员日常表现纳入年终综合考核评价,护理队伍形成能出能进良性竞争机制,为建立职业化、专业化护理队伍打好基础;进一步完善食堂管理、仓库管理、食堂财务管理等儿童后勤保障制度,使儿童食品、生活物资的采购、保管、出入库的底数清晰、责任明确,管理更加细致完善。二是联合第三方慈善公益机构专项管理社会捐赠。为更加规范有效地管理社会各界捐赠物资,对接5A级社会组织——青岛市慈明慈善基金会,联合成立“青岛市儿童福利院-慈明公益专项基金”,利用该公益机构的专业队伍和管理体系,负责管理社会捐赠物资,既面向机构内孤残儿童,又向社会困境未成年人及相关服务人员提供相关救助,助推儿童福利机构社会捐赠管理更加专业、科学,使爱心捐赠款物使用更加透明、高效,让社会关爱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为爱心人士投身慈善事业搭建良好的平台,让爱心善举蔚然成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