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
黄河远从天来,虬卷龙盘,绵亘中国北方苍莽大地。如千寻玉带,颠连海际,其万里波涛,涤荡昆冈。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养育了无数炎黄子孙,也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但洪水泛滥时,又是灾害无情。大禹治水的故事至今流传,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治理黄河,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迎来了新的时期。
在滨州市黄河南岸的博兴县,建有一处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是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是山东省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引黄灌溉工程,因灌区渠首引水口定于原蒲台县打渔张村而得名。事实上,渠首引黄闸却在博兴县的王旺庄,而灌区却名谓“打渔张引黄灌区”,这其中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打渔张是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自明朝起,这里的居民世代以打渔为生,故而得名。1951年,国家决定兴建大型引黄灌溉工程,渠首最初的选址就在打渔张附近。这年1月,苏联专家沙巴耶夫、拉布图列夫到打渔张灌区考察后认为,打渔张灌区的设计实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土壤改良设计,考虑到引黄泥沙的处理,建议渠首选址由打渔张村上移17公里至王旺庄险工河段兴建。引黄闸因此没在打渔张村兴建,但由于工程方案早已上报国务院备案,不便再作更改,这一大型引黄工程仍保留了“打渔张”的名字。
1956年初,山东遵照中央指示,于3月末成立了山东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编制714人,驻广饶县牛庄,张次宾任指挥,邢钧、刘鸣平、蔡惠民任副指挥。4月2日,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开工。根据省人民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惠民、胶州、昌潍、泰安4个专区的20余县抽调了8万多名干部、民工参加了工程的建设。8万人埋头苦干,夙夜在“工”,初心不改,使命勇担,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奋战,于当年11月渠首引黄闸建成放水,并举行了庆典,至1958年完成整个灌区建设。
工程建设当时有人作诗云:
渤海之滨绘宏图,为搞引黄添一砖。
酷暑炎阳似火灸,严寒朔风刺骨寒。
虽苦尤乐干劲足,挥洒汗水无怨言。
为了改变穷面貌,再苦再累也心甘。
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工程竣工时,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题写了闸名:“山东打渔张灌区引黄闸”。
现在的打渔张引黄灌区渠首处有着两座水闸,一前一后、一老一新,随着水闸工程运行年限的不断增长,灌区工程老化,1981年在旧闸南侧修建了新闸,老闸的作用则变成防沙闸和防渗设施。自1985年以来,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又承担起向青岛引黄供水的任务,它不仅给滨州本地的水资源带了保证,更是将黄河水引入胶东,惠及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
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历经65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巍峨屹立于黄河岸边。它承载着引黄兴利的历史、见证了曾经的中苏友谊、关系着一座城市的腾飞,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农业增产增收以及灌区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巨大作用。
近年来,位于渠首的博兴县乔庄镇精心打造黄河文化景观,助力乡村旅游和产业振兴。打渔张森林公园总面积12.8万亩,2001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省级森林公园,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公园以渠首工程为核心,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极具北国水乡特色;公园环境优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有植物40余科100余种,鸟类有17科4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3.2%,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现已形成花朝园、黄河自由行体验、松鼠乐园、黄河一号汽车露营基地、打渔张引黄闸、水工博物馆、博华农业海棠乐园、双台湿地、打渔张水库及绿道、引黄济青沉砂池、泰丰林场等特色景观。到打渔张森林公园可以欣赏黄河远上的雄壮,感受闸群水工的巧夺,自得信步田园的悠然,体会垂纶把钓的野趣;可以享受自主采摘的欢乐,体验绿道骑行的风驰,观赏花朝园的美轮美奂,品尝传承百年的美味,体验户外宿营的清新。
滔滔黄河东流去,昼夜不舍奔向前。乔庄镇以精心打造黄河文化景观为主体,强力推动水产养殖、高效农业、休闲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打渔张引黄灌溉水利工程,在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必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滨州市博兴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