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黄河齐东文化古城镇——台子镇
邹平市台子镇地处邹平市西北部,东与淄博市高青县连接,南与魏桥镇接壤,西与码头镇相邻,北隔黄河与惠民、济南市济阳县相望。 区域面积87.5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8万。 区划代码:371621115。
台子镇境域原为古齐东县驻地(今台子镇旧城村)。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县城旧址被黄河淹没。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齐东县以台子街为主体设立长福镇。清末,为齐东县智字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齐东县第三区。1949年以后,第三区改为台子区。1952年,台子区改为齐东县第三区。1956年,齐东三区改为台子区。1958年11月,撤区,建台子公社,同年,齐东县并入邹平县。1961年,与魏桥公社改为魏桥区,管理区改为小公社,境域内设台子、店子、豆八、曹务4小公社。1968年撤区,改建公社,魏桥区所辖台子、店子、豆八、曹务4小公社合并为台子公社。1984年,改为台子乡。1995年4月,乡改镇。
台子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人物。王文烨,字章甫,齐东县人(今台子镇长庄村),生卒年不详。元至顺元年(1330年)中左榜状元,授翰林国史院修撰。累官至枢密院判。自幼跟随舅舅在青城长大。清乾隆年间(1763年),青城人在青城十字街为其修魁星楼。齐东人得知后亦在齐东县城十字街为其修魁星楼。相传二楼一模一样,砖木结构,三重檐、塔式,内供魁星。因黄河水患,齐东旧城淹没,魁星楼荡然无存。
张梦鲸(1569年—1630年)字仲鳞。齐东县长福镇崇文乡(今高青县黑里寨镇境内)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历任大理寺评事、户部山西司主事、河南省参政、河南省按察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等职。当地百姓深感张梦鲸之德,在西门豹祠一侧立张梦鲸祠,并将张梦鲸与西门豹并称为“两神君”。
郝秋岩(1778年—1824年)齐河进士郝允哲之次女。24岁嫁齐东县大张村(今台子镇大张村)张醒堂,为继配,生一子。待前丈夫妻遗二女如己出。后丈夫、儿子猝然去世,伺候婆母在堂。著有《秋岩诗集》三卷。《碧梧轩吟稿》为闺中所作,《蕴香阁诗钞》为出嫁后所作。《恤维吟》则为夫亡子夭后所作。其诗前期清丽典雅,后期哀婉缠绵。
赵尚志(1908年—1942年)原籍山东齐东县李金庄,五世祖赵学搬家热河朝阳县南八道村。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张含清(1897年—1985年),邹平县台子镇张博村人。先后在中法大学、北京朝阳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9师政治部主任、全国抗敌救亡总会组织部长、国民党中央设计局设计委员兼教育文化组负责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等职。主要作品有《中国语文选注》《心理学提纲》《文学概论》《社会学概论》《辩证法纲要》《汉语修辞学》《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等。
原名张实林,1918年生于邹平县台子镇张石辛村。1936年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57年在济南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由该组织介绍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参加了八路军。自1938年10月参军以后,先后任129师先遣队警卫连文化干事,连政治指导员、营党分支书记,冀南军区直属队特派员;日本投降后,调任晋冀、鲁、豫大军区二纵五旅保卫科长,二军十二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解放后,先后任政委(师级),志愿军工程兵指挥部主任(军级单位)、工程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副政委。
毕铁华,邹平县台子镇高王村人。先后在大众日报社、广东航运厅工作,系红嫂救护的伤病员原型。
境内属黄河水系。黄河水自胡楼引黄闸入境,由北而南入邹平县城。242省道台莱路穿境而过。境内风景宜人、宜诗、宜画。
台子镇是沿黄乡镇,沿镇黄河大堤被誉为“水上长城”。2008年7月,黄河大堤进行标准化路面硬化,成为重要的沿黄交通大动脉。
(梯子坝)
台子镇是元齐东县城故地,梯子坝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保护齐东县城而建,始建时坝基2000米以上,高宽与大堤相似,直插河心,因形如架于黄河之上的梯子,故名“梯子坝”。1892年,黄河大洪水,梯子坝前端坝头全被冲垮,坝基塌毁约400米,河道主流直冲齐东县城,导致拥有600多年历史的齐东县城永沉黄河底。1893年,在被冲塌的上边,河道主流前端重新修建了两段坝,通过不断建设加固,现坝长1640米。
1998年初开始修建台子镇黄河浮桥,同年11月16日通车;于2007年投资520万元重建,同年11月5日正式通车。
饮水思源地为邹平县引黄渠首,是为解决黄河引水困难而建设的一项工程,是向县城引黄河水的通道。于1986年正式建成,引黄设计能力达35m³/s,2014年9月开工建设胡楼闸引水配套工程,新建泵站四组,设计流量16 m³/s,实现泵站与闸交替使用,缓解因黄河调水调沙水位下降、致使拦沙闸引水困难而造成的用水紧张矛盾。
依托黄河大堤除险加固工程,台子镇抓住黄河大堤淤背土地肥沃的有利时机,发动部分村民承包淤背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沿12公里黄河大堤两侧建设十公里水果长廊、2000亩海棠园等特色农业基地,无花果、黄河水稻、浅水藕、错季菜花等特色农业达到1万余亩,成功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处、精品采摘园3处,冰葡萄、水蜜桃等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老齐东无花果系列深加工产品被评为“滨州市十佳旅游商品”。成功举办二届海棠花节。
无花果丰收季 农户采摘忙
深挖黄河文化、齐东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总投资600余万元,占地面积300余亩,在邹平市齐东古城旧址南侧建成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地处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内,景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值达5500个/cm3。以“齐东古韵、黄河神韵、党建红韵”为主题,利用园林雕塑、景观小品、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再现齐东古城宏伟容貌,打造集生态建设、旅游观光、党性实践教育、文化传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风景区,在创建AAA级景区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滨州市民政局供稿)
(齐东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