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贝草夼村位于羊亭镇北部,距羊亭镇驻地约3公里,三面环山,风景秀丽,是山东省第二批“美丽宜居村庄”。全村现有村民58户、158人,党员21人,村“两委”干部3人。近年来,贝草夼村紧紧围绕“党建强、生态美、产业美、乡风美、生活美”的工作理念,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拓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路径,通过发挥党建优势、盘活红色资源、抓实集体经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精神文明、民生保障、集体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美丽乡村、魅力乡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村、省级乡村文明示范村、省级乡村生态文明村及省级旅游特色村。
一、发挥党建优势,搭建参与平台
基于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普遍存在的底子薄、基础弱、专业性不强等短板,羊亭镇党委坚持党建核心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支持政策,以引进专业社工机构、吸纳人才、培育专业化社会组织为抓手,通过搭建共建平台,吸引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治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实施“头雁领飞群雁竞飞”工程。为破解乡村人才短板,在“区—镇—村居”三级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贝草夼村拓宽引才渠道、灵活引才方式,广泛挖掘、科学培育包括社团领袖、社区能人、社区创客等在内的具有引领性、示范性以及有群众影响力的“头雁”,支持党员干部、乡土人才带头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组织,鼓励企业家带资本、带技术、带项目下乡,参与开发农村土地、生态等优势资源。同时巧引活用城市优秀人才,通过志愿服务、教学培训等方式,从农业、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选取人才组成“服务队”,进行技能培训、模拟议事等定向培训,筑牢乡村治理“主心骨”。2021年以来,贝草夼村将工作重点放在本村在外优秀人才的回引上,先后吸纳了周美燕、孙爱妮等一大批文化程度高、乡村旅游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回乡建设,通过聚拢村内有想法有干劲的党员、村民,成立了“贝贝兴乡村振兴队”等13支社区社会组织,形成“头雁”领飞“群雁”竞飞的生动局面。二是引进孵化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才培育、特殊群体等领域重点任务落实,村两委加大经费投入,在引进专业社工机构为社区社会组织培优赋能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购买服务项目10余个,组建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村民志愿巡逻队等群众性组织,成功打造了一批涵盖社区安全、社区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区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社会组织服务品牌。例如,针对为老服务存在短板的现状,村两委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入驻后,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设立移风易俗等各类大型宣传广告牌,同时发挥好农村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新乡贤作用,开展“生命故事秀”、“阳光社区剧场”和“舞动人生”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老年人精神生活。
二、盘活红色资源,赋能文化治村
由于贝草夼村地理位置偏僻,抗战时期曾是威海地下对敌工作的大本营。村两委按照“红色领航,以文促旅”的发展方向,挖掘本土红色事迹,整合自然人文资源,致力于打造成集教育、参观体验为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一是打造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联合威海市华益公益服务中心,先后启动寻访“红色印记”党建项目,实施“红色故事汇编”计划,在掌握前期资料的基础上,先后赴威海、烟台、济南、浙江等地进行档案查阅、资料收集工作,走访村内老党员和老干部50余人,收集整理档案100余卷,为纪念馆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珍贵史料。二是擦亮文旅名片。在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引进大卫影视社会组织联合制作拍摄微电影《暗夜潜行》和短片《一封家书》,播放后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革命先烈王锡荣、粱自修、王绍俭等人的感人事迹逐渐被大家知晓,贝草夼成为了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选择,也成为了村旅游项目中的“红色打卡地”。开馆以来,先后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成为威海红色旅游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本年度,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被纳入全市“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和“清廉之路”教学点。
三、抓实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富村
针对贝草夼村产业发展前期产业链不完整、收益低等突出问题,村两委充分挖掘社会组织在链接资源、引导居民参与等各方面的优势,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一是“市场化思路”整合产业链条。由村“两委”牵头,引进社会资本,成立本土农村社区社会组织—贝贝杏,以打造“杏村品牌”作为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突破口,针对贝草夼村杏树林立这一资源禀赋,积极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广泛种植优质杏树,打造“杏”福巷,开展农家杏采摘活动,持续增强“杏”文化品牌效应。目前已栽种红盖杏、金太阳杏等优质苗木3000余棵,全村杏树已达到1.5万棵。同时,贝贝杏社会组织为贝草夼村设计了“杏福笔与木作小工艺品DIY”文创项目,创新性地把杏子与幸福的“幸”字谐音用到开发周边产品上,手把手教村民用杏枝制作“幸福笔”,发动村内能工巧匠进行根雕创作、探索用杏核制作小型船模等,先后研发出10多种杏文创产品,都深受游客欢迎,为后续村内打造特色农村产业品牌提供了思路。二是因地制宜培植休闲业态。采取经验引进、项目引进、机构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南方品牌社会组织—卢思岳理事长团队,突出挖掘贝草夼村人文地产景等特色要素,瞄准“乡村旅游”发展热点,实施“田园会客厅”项目。项目先后吸纳了山大社工系、烟大社工系、威职美丽乡村学院等乡村治理智库团队加入,通过链接企业资源,盘活150亩闲置土地,将餐饮、民宿、茶舍、垂钓、一分田体验等单个项目整合重塑,开发了团建娱乐、红色游学等旅游项目,建设了集吃喝玩住学于一体的“田园会客厅”,打造美丽乡村完整“生态链”。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5.59万元,贝草夼村也成功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