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民政局:打造“1+1+1+N+X”“伞状”治理模式聚力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
发布日期: 2022-12-01 11:24 信息来源: 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
信息来源:山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济南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决策部署,高度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始终把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自2021年起打造“1+1+1+N+X”“伞状”模式,通过市、区县、街镇三级指导,街镇级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发挥枢纽作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并切实推动其依法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街镇有特色、社区有品牌短时期内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一、聚力品牌打造,党建引领把方向

济南市民政局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全过程,建立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党建引领工作机制。一是党建引领。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政治引领和监督管理,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正确发展方向。二是品牌打造。为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济南市民政局通过打造“泉社彤行——党建引领济南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工作品牌,不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夯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三是计划部署。以服务社区治理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关键,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项目示范为抓手,通过实施6项工作计划和20个专项任务,建制度、育人才、搭平台、抓项目,对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作出部署。四是有效覆盖。注重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街镇党(工)委和城乡社区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奖励补助、提供活动场所、设立党建项目等方式,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

二、聚力机制创新,强基赋能促提升

建立“1+1+1+N+X”“伞状”工作运行机制,助力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1”是市级规划指导。市民政局负责高起点谋划。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济南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2022年市委1号文件等重要文件,把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纳入城乡社区治理总体布局。二是注重机制建立,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四部门出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下发推动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通知会同市文明办下发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通知,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围绕民政、农业、组织、政法文明办等部门业务开展活动,努力整合部门力量。三是注重平台打造,实施“安家”工程,高标准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省级33个、市级46个,建立市、区县、街镇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41个。四是注重队伍建设,挖掘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7000余人并开展专题培训6次。五是注重督促检查,建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月调度”和社区社会组织“季调度”制度,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是区县组织推动。各区县民政局负责贯彻落实、组织推动。一是注重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实施意见;二是注重整合资源,统筹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发挥最大社会效果;三是注重购买服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通过开展公益创投、公益大赛等,积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四是注重试点打造,积极打造省、市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试点,并逐步推广。“1”是街镇培育发展。各街镇负责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一是注重组织组建,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街镇全覆盖,目前登记注册126个,并成为自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得力助手。二是注重党建引领,推动街镇级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注册登记时同步成立党组织,确保正确发展方向。三是注重培育发展,大力培育公益慈善类、生活服务类、社区事务类和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并实行“登记+备案”动态管理。“N”是“N”个街镇级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提供支持。各街镇级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负责提供枢纽性、支持性服务。一是注重链接资源,广泛吸收辖区内已登记社会组织、备案社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为团体会员,并以己为平台,建立社区资源、居民需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常态化对接机制。二是注重“以社管社”,以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主体统一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统一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业务指导、档案管理、项目协调、场所设备等支持,示范带动社区社会组织依法办会、规范运作、发挥作用。“X”是“X”个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X家社区社会组织负责在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带领下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积极融入社区治理,为民撑起“服务伞”;积极参与文明创建,为民撑起“文明伞”;积极开展关爱服务,为民撑起“关爱伞”;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为民撑起“助农伞”

三、聚力培育发展,点面结合重实效

通过积极培育发展,我市社区社会组织数量逐年提高,类别日趋丰富。全市社区社会组织数量由2018年的4129个增长到2022年9月的24451个,增长率492%。社区社会组织类别也逐步转向以服务性质为主,为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领域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供给。从组织规模来看,387个是在县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24064个社区社会组织则全部由乡镇(街道)负责录入系统实施动态备案管理。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数量13972个,平均每个社区拥有组织约14.2个;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数量10479个,平均每个社区拥有组织约18.9个。从活动类别来看,公益慈善类组织2668家,占总数的11%;生活服务类组织约5088家,占比21%;社区事务类组织10368家,占总数的42%,文体活动类组织6327家,占总数的26%。

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更加凸显,多元协同参与基层治理的网络不断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并涌现出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模式和服务品牌。如历下区“专业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工作模式、槐荫区“1+1+1+1”创新陪伴式督导工作模式;历下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公益大赛”、市中区“社区社会组织公益大赛”、槐荫区“五社联动益行槐荫”公益创投大赛等活动品牌;市中区“缘来是你”“益心向党”“一心一议”民主协商、天桥区“睦邻益家”、高新区“益童成长”“益友老时”“益同守护”“益困助残”等一大批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品牌;《济南日报》两次对我市做法给予报道,我市作为唯一地市在全省第二届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建设推进会对我市社区社会组织观摩点给予高度评价。


编辑: 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