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发布日期:2022-11-08
高唐县民政局牢牢把握新时代机关党建职责定位,聚焦解民忧、纾民困、办实事、解难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力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工作走深走实。
一、抓好重点民生项目清单落实。一是加快推进生态绿色益性公墓建设,编制完成《高唐县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2020-2035年)》,新建镇村级公益性公墓16处,出台《高唐县镇村级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促进镇村级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和使用;规划建设县级公益性公墓1处,占地面积约6.9万平方米,墓区安置骨灰量3.3万余个。二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护理型医养结合养老床位建设工作,依托县医院老院区改扩建医养结合项目,预计床位300多张,年底前投入使用。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等智慧养老模式,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婚姻登记工作提质增效。依托爱山东APP,今年3月底完成为当事人提供电子身份证办理婚姻登记业务,推动线上核验电子证照代替实体证照,逐步实现个人办理婚姻登记免交身份证实体证照。四是有效整合农村敬老院布局,顺利完成敬老院改革工作,自2022年2月份开始,县域8处农村敬老院顺利完成方案制定、清产核资、院民安置、招投标等工作。委托运营后的养老机构将在护理照料、环境卫生、服务设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全面提升民政工作质效。一是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规范流程,优化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将低保、特困人员、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业务审核审批权下放至镇街,审核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急难型临时救助实行24小时内先行救助。二是开展政策宣传下沉式服务,打造救助政策“一码通”服务和救助对象“码”上服务二维码应用。三是创新儿童救助举措,强化部门信息共享、数字民政平台“身份校验”功能,建立儿童救助主动发现机制,细化操作流程,压缩工作时限,实现救助“加速度”。四是倡树婚丧新风。对全县741个红白理事会的3000余名骨干成员进行培训,举办“情满高唐·执手今生”中国风集体婚礼活动,新华社客户端山东频道、《中国社会报》头版分别予以报道。五是全面推进阳光村务公开,《创新“线上线下”工作方式打造阳光村务多维监督新机制》《运用“三个一”工作法 凝聚各方合力下活城市治理一盘棋》《找准深化治理与服务的着力点》等经验做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认可。六是多措引导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共招聘大学毕业生87人,招募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353人。12个镇街全部挂牌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七是加强地名文化建设。颁布《高唐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聚焦红色地名,征集、整理上报高唐红色地名故事2篇并拍摄地名文献片2部。
三、深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社区“双报到”、“三遍访”、新时代文明实践“1+1”结对共建、“1+2”党支部结对共建等工作载体,到共建社区开展“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共产党员在行动”“深度保洁 美化净化”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帮包全县养老机构疫情防控,进行现场督导和视频抽查180余次,督促问题整改20余项,确保各机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安全有序。党员网格化下沉社区村居助力防疫工作,开展“双敲五扫”行动,共走访约700户,协助社区、医护人员为村民进行核酸检测累计万余人次,发放明白纸2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