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发布日期:2022-11-08
在全省民政直属事业单位管理服务质效提升行动中,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坚持守正创新,优化工作理念,开辟寻亲新道路,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一、建立跨省合作联动机制。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具有跨区域、流动性强的特征,中心与上海二站签订“跨省甄别联动机制”合作协议,成为首家签订跨省跨站合作机制的救助机构。自跨省合作联动机制建立以来,已成功帮助152名受助人员与家人团聚,合作寻亲成功率达100%。跨省甄别联动机制的建立也得到民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救助模式和寻亲经验在全国推广。
二、搭建“直播寻亲”服务平台。疫情防控期间,寻亲服务受限,中心党员积极联系全国失踪人口档案库,提出运用大数据平台为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直播寻亲”的建议。借助“619”开放日之际,进行首次直播寻亲的有益尝试。一部手机、一个直播软件,两名党员化身网络主播,41名因智力、精神障碍导致长期滞留中心的流浪乞讨人员一一出镜,连续4场的线上“直播认亲”,成功为5名长期滞留中心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亲人,离家最长的一个达30多年。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家与直播平台联合寻亲的救助管理机构,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目前通过直播寻亲平台已成功为26名受助人员找到家人。
三、尝试多元寻亲方式。结合传统寻亲经验,利用人像比对、DNA甄别等方法,不断创新尝试微信公众号寻亲、试送寻亲等新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开拓思路,补齐救助短板。推行“因人施策”的救助模式,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智慧云平台,按照“一人一策”的工作思路,通过感统教室、多媒体娱乐室、沙盘室等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灵疗愈工作,全力构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改造建设流浪乞讨人员照护中心,为救助对象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智力残疾人、寻亲无着等人员提供周全的照料服务。同时,加强与公安、城管、地方政府、街道村居等之间的联动,强化与高校社工、民主党派、慈善义工和群众等的联系,构建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实现精准化救助。多年来,平均每年救助各类人员在1000人次,多为肢体残疾、痴呆傻孤儿寡等特殊困难人员,平均每年寻亲成功100人次,医疗救治150人次,护送返乡300人次。先后被评为国家二级救助管理机构、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