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机关党建>为民办事

广饶县打造“荧光行·乐安情”救助品牌 打通困难群众救助“末梢神经”

发布日期:2022-11-10

今年以来,广饶县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认真谋划研究、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打造“荧光行·乐安情”救助品牌,探索设立社会救助“哨点”体系,织密社会救助基层网络,基本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统筹整合多方闲置资源,探索在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79处社会救助帮扶场所,在城市公园、广场、景点,农村中心村、集中居住区,建设42处社会救助站点,备齐医疗急救箱、水、食物等物资,设置开水间、充电宝等便民设施。整合社会救助协理员、网格员、楼长、街巷长、志愿者、公益岗人员等多方力量,打造县、镇街、村(社区)、街巷(楼栋)四级联动的“微网格”队伍,做到救助不漏一人、不漏一户。发挥“救助哨点”预警作用,紧急情况第一时间上报智慧应急救助服务平台,由平台发出救援指令,通知附近的救助队伍就近救助。今年6月份“救助哨点”运行以来,累计接待困难群众2000余人次,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60余人。

通过对接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成立由社会工作者、网格员、公益社会组织、志愿者组成的“乐安帮”队伍,健全完善“康复医疗+精神慰藉+关爱保护+志愿服务”救助模式,针对群众不同需求,形成差异化“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推动由单一金钱救助向多元救助和长效帮扶转变。建立特殊群体四色管理台账,对低保对象标红色、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标绿色、孤困儿童标蓝色、双重身份人员标黄色,打破社会救助“碎片化”管理局限,大幅度提升数据质量,为精准保障、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对辖区5943户低保户、独居老人户、残疾人户等实行“专户专管”,完善困难群众档案。

支持和鼓励政府机关爱心团队、公益性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企业家)、社会各界人士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扶持一批专业类社会救助机构,年内培育专业类社会救助机构3家,建立支持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鼓励企业(企业家)依法设立企业冠名基金会或在慈善组织中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扶危济困、助残扶弱、支教助学及其他社会救助活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荣誉表彰制度,通过设立社会救助“名人库”“广饶慈善榜”,组织申报“中华慈善奖”“东营慈善榜”等评选活动,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社会力量,进行专项表彰。

坚持问题导向、成效导向,使用平衡记分卡方法,构建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客观指标,从日常监管、服务质量、资金使用效率、群众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助力“救助哨点”社会救助工作落实落细。通过日常工作动态管理记录、信息系统数据比对排查、实地调查走访、深度访谈及文书检查等方法,按照“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级,对全县8个镇街121处“救助哨点”开展评价工作。通过绩效评价,充分激发基层创新性开展救助工作的积极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