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博山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坚持“四个转变”,积极协调沟通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推动社会救助申请、办理、查询等事项“码上办、掌上办、指尖办”,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 一是由“碎片化”向“体系化”转变。针对救助力量分散、“部门各自为战”等碎片化现象,构建起区、镇、村三级治理体系,横向构建多部门一体化联动网,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状救助结构。在自行研发“博山e救助”小程序基础上,新开发主动发现救助模块,实现救助事项一网受理,多项办理。与此同时,通过体系化聚合,实现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实现诉求集中受理、流程跟踪解决,持续巩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区”的救助格局。 二是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博山区通过细化人员标签、政策标签,运用社会救助大数据精准推送政策,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建设“困难线索数据共享平台”,实现“问、查、办、宣”统一联动服务,成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运行工作专班,通过“线上+线下”双向摸排机制,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发现晚、救助政策落实慢问题,做到困难线索无遗漏。主动发现机制运行以来,共汇聚各类致困线索2726条,筛选转办困难线索986条,落实符合相关救助政策困难线索689条,实现突发困难群众应救尽救、应救速救,极大的提高了救助效率。 三是由“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社会救助申办通过“博山e救助”进行线上办理,“博山e救助”根据救助申请类型,智能展示承办部门、办理条件、救助标准、办理时限、政策依据等信息,用户完成信息填写、材料上传等步骤后,可足不出户办理救助申请。各镇街工作人员按程序开展调查核实、审核审批等工作,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止目前,通过“平台”共办理各种救助事项611件,其中,公租房补贴36件,农村危房改造45件,就业困难人员认定2件,法律援助16件,民政救助512件。 四是由“反复问”向“码上知”转变。积极开展社会救助“码上查”、短信知服务,实现“救助政策码上知、公示信息码上看、资金发放短信知”。“码”上知晓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救助指南,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一目了然。每月资金发放后,及时发送提醒短信。同时,通过扫描二维码,群众可以看到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救助公示信息,进一步增强了社会救助工作透明度,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