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22

10/24

15:02:18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红色地名——毛楼

在台儿庄区涧头集镇驻地东南,风景优美的库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叫毛楼的小村庄。在村子西头有一块地名碑,上面写着“元末建,名库山村。明正德时,毛氏迁入建楼,易名毛家楼。后依次转手孙、王、黄三家,村名未变后称毛楼。” 这个人口不多、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却有着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1942年1月,毛楼战斗,峄山支队二十几名勇士,击退了日伪军千余人的多次围攻,胜利突围,创造了华东地区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范例。

1942年1月2日,日伪千余人于黎明时分四面包围了峄山支队的驻地毛楼村。支队长孙伯龙率领部队向西转移,走出村不远突然遭到敌人机枪的扫射,孙伯龙在指挥部队撤回毛楼的过程中不幸牺牲。

峄山支队秘书梁巾侠得知支队长牺牲后,勇敢地挑起了指挥战斗的任务。面对几十倍于我的强敌,她面不改色,沉着应对,根据战斗的变化,及时地发出一道道作战指令。当日伪军的炮火对着村庄狂轰滥炸时,她命令避敌锋芒,分散隐蔽,躲开炮火,采取挖墙洞子的办法,挑选枪法好的战士专门狙击日伪军的炮手,把炮火压下去。当日伪军潮涌似地向村寨围墙涌来、企图冲进村子时,梁巾侠命令战士们用排子枪、手榴弹回敬,狠狠地打!当日伪军施放毒气弹时,她马上命令战士们用尿蘸湿毛巾衣物,堵住口鼻坚持战斗。因战士们经过大半天的战斗滴水未进,哪里有尿呢?她马上想到了村里的孩子们,在她的动员下,用孩子们的尿及时粉碎了敌人施放毒气毒死战士们的企图。当由于连续射击造成枪栓发热拉不开、擦枪油已经用完时,她动员村里老大娘、大嫂们杀鸡,把鸡油煎好送到战士面前。战斗到下午,梁巾侠又把排、班长找来,发出节约子弹、天黑突围的战斗命令……

就这样,队伍艰难坚持到傍晚,运河支队作战参谋王福堂率领运支前来增援。凶残的敌人终于败下阵来,拖着一百多具尸体狼狈而逃。当梁巾侠集合队伍与援军胜利会师时,支队幸存的21人,除了12岁的小朱没有负伤外,其余人都不同程度地挂了彩。

微信截图_20210903100343

梁巾侠(1916—2002),又名梁再,枣庄市市中区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淮北区党委整风轮训队学习。日本投降后,调往东北,在安东、延吉、吉林的中学工作。1949年南下到江西的南昌,1953年到长沙,均在中学、大学边做行政工作边兼课边自修。1951年在江西大学中文系任教,被评为副教授。后调湖南大学工作。1983年离休。2002年病逝。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