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10个市辖区(市)救助服务机构,以“职责使命共担、资源信息共享、救助质量共创”为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市救助合力,提升救助服务质量。 中心出台《关于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网格化救助服务实施方案》,明确了首接负责制和属地责任制;成立青岛市区救助联盟,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及工作通报制度,压实属地管理服务责任。同时,以“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为契机,采取“中心巡查救助+网格员动态摸排”双结合工作方法,建立青岛市流浪乞讨人员露宿点动态摸排台账,绘制流浪乞讨人员露宿点位置图,推动完善“全域巡查、动态管理、联动响应、及时处置”的网格化救助服务机制,及时排查消除风险隐患,全面掌握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需求。畅通医疗救治、应急响应、街面整治、身份查询等工作协同渠道,拓展救助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为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中心搭建了救助寻亲平台,组建了全市救助工作群,市区协同开展救助工作。从极端天气下的巡查救助到寻亲信息发布,从受助人员台账共享到网格化救助服务分派,真正实现了“触一点而知全面”,为街面综合治理、救助联动响应等提供了信息支撑。 中心成立了专项寻亲工作室,摸索出“五维立体寻亲法”,即通过成立1个专业化寻亲队伍、整合4方面寻亲资源、搭建1个寻亲平台、运用13种寻亲方法、打通6项寻亲流程,打造立体化寻亲体系。今年以来,中心集中对全市范围内无法查明身份信息、滞留超过三个月落户安置的341名受助人员开展再寻亲,已核实21名人员信息,帮助其中6名人员顺利返乡,实现了临时救助与长期安置的有效衔接。 针对各市区救助服务机构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中心成立了市区帮扶专项工作小组,对各市区救助服务机构内遇到急难问题的受助人员进行帮扶安置。实行专人专案制,一人一案全程负责;实行常态化监管制,通过全国民政政务信息系统实时关注市区受助人员状况,摸清摸透受助人员底数;实行联席会议制,对市区救助的病危病重、长期滞留、无户籍信息等受助人员,协调公安、医院、社会福利院等多部门协同救助;实行全程可溯制,从申请受理、对接甄别到安置反馈,建立文本、视频影像等档案材料,确保帮扶全流程可查可溯。 为了不断提升救助服务质量,中心制定了《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规范》《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疫情防控指南》,分发到各市区救助服务机构,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为救助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提供了依据。同时,针对各市区救助服务机构综合发展不均衡等现象,中心还开展了联席会议、专项培训等,为其提供业务支持和资源链接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