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0-10
为持续深化“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建设,阳谷县民政局将“六比六看”融入党员积分制管理,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一、细化积分标准,推动工作由“虚”到“实”
将上级民政系统及当地党委、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融会贯通,分解到每个科室、每个党员干部,做到工作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根据难易程度赋值量化分数,同党员履行义务、遵规守纪情况等有机结合,制定赋分标准及考核内容,既注重党员干部日常党性提升,又注重党员干部服务基层实绩等。每月按照“基础分+先锋分+奖励分-扣分=党员积分”的方式,综合赋分、全面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一)比执行,重点工作提前完成。一是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引导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护理型床位254张,完成比例达127%,提前并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建设任务。二是开展护理人员培训,先后组织三期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培训护理人员500余人,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培训任务。三是深化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提前半年完成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任务;提前3个月完成2022年度4处公益性公墓改扩建任务。四是持续巩固基层政权,制定下发《关于建立村(社区)“牌子多”问题整治长效机制的意见》,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录入工作,重要数据录入完成率均为100%。五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管,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436家,各街道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所有县管社会组织全部实现“党建入章”;引导各助力大学生创业就业,为大学生提供工作岗位123个;引导行业协会减免费用20.5万元。六是推进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成立了社工站并保持正常运转;制订印发《阳谷县“多站合一”式社工站运行模式工作方案》,开启“多站合一”式社工站综合服务模式;完成了志愿服务组织标识工作,定期召开全县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并对志愿服务平台使用进行了培训。
(二)比落实,惠民政策落地开花。一是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打造的“阳光救助”品牌创建经验入选省民政厅优秀案例。目前,阳谷县保障城乡低保对象9097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2874人,共发放救助金6125万元;开展临时救助160人次,发放救助金48万元;救助低保家庭大学新生29名,发放救助金14.5万元;为全县13667名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1.6万元;低保、特困标准较2021年提高10%以上。二是认真落实儿童福利保障政策,为12名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6万元;对49名社会散居孤儿开展“明天计划”体检活动,并建立健康档案;与有资质的第三方签订“政府购买儿童关爱服务”合同,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和权益维护等社会服务。
二、严格考评程序,鞭策干部由“静”化“动”
建立党员个人积分“一人一档”,按照“周评分、月公示、半年比、年度评”的原则,建立积分管理台账,记录党员积分变动情况,包括得分依据、加分理由、扣分原因等。每周专门研究核实每名党员干部的加、减分事项和分值,并进行公开通报,让每位党员干部随时掌握积分排位情况,随时了解到自己如何提升自我,形成“人人争先锋、个个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一)比服务,幸福指数稳步攀升。一是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双管齐下”开展社会救助宣传,让群众对惠民政策、程序了解更深入;成立由县民政局牵头、汇聚多方力量的困难群众帮扶服务队,开展帮扶“百日行动”,为全县低保、特困对象等12000余名困难群众开展生活服务、免费查体、政策宣传、精神慰藉等帮扶,进一步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紧紧围绕服务群众,提供民生保障“一站式服务”,化繁为简,严格执行“最多跑一次”制度,对符合审批条件且材料齐全的服务对象,实现了10分钟办结发证的目标;开展婚姻登记延时服务,在结婚登记大厅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承诺践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上班时间内不能办结、延长一定时间可办结的事项,党员带头主动提供延时服务,让办事群众不白跑路、少跑冤枉路;开展婚姻登记预约服务,情人节、“5·20”等结婚登记高峰前夕,提前开通预约登记,根据预约时间前往窗口办理,缩短群众等待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真心实意办实事解民忧。
(二)比安全,民生底线持续巩固。一是加大全县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督导力度,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成立疫情防控专项督导组,组织党员干部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全县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政策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督导,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确保养老机构“零感染”。二是树立“大安全”理念,民政领域服务对象多为年长弱势群体,自我防范意识差,安全问题牵扯面广,为进一步巩固深化全县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阳谷县民政局围绕用电用气、精神慰藉、饮食安全、防疫防诈等方面深化措施、创新举措,对全县养老机构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大检查。三是在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大力推行“晨会”制度,每天早饭前,召开全体工作人员及院民会议,把“安全”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话进行反复强调。让所有工作人员和院民始终把“安全”记在心、做在常。各养老机构通过“晨会”实现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三合一(即总结经验+学习讨论+组织动员)工作方式,常态分析查找问题,主动防范化解隐患。
三、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干部由“挣”至“争”
年终将积分结果与党员评先树优、干部年度考核挂钩,以量化考评为“标尺”,将党员干部所参与的每项活动、所做的每件实事都进行量化积分,党员干部通过履行义务、工作实绩增积分,通过积分体现每名党员的工作现实情况。党员“挣积分、争先锋”的意识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先锋模范”,全局党员干部真正实现从以往“要我干”到现在“我要干”的积极向上氛围。
(一)比创新,日常工作亮点纷呈。一是推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发展,阳谷县民政局推荐的辛东红被省厅评为全省2022年度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最美照护人”。二是《阳谷县“阳光救助”实现救助程序公开透明》被省厅评选为2022年度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实践案例。三是阳谷县地名管理工作一直重基础、重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作用,2022年被确定为“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全国试点,下一步将全力打造全国样板。四是在全市率先开展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工作,阳谷县慈善总会与西湖镇联合设立了“阳谷县慈善总会西湖镇社区慈善基金”,目前正在开展公开募捐活动。五是阳谷县慈善总会至今是聊城市唯一一个获得公开募捐资格、获得税前扣除资格的县、市(区)慈善组织单位,在2022年度参与全省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获得4A级社会组织标准,每年募集善款600万左右,在全县扶老,助残,助学,助医,扶贫等领域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使全县弱势群体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比担当,锤炼干事创业本领。一是为夯实筑牢县域养老基础,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阳谷县民政局围绕“创新支持政策、创新服务制度、创新服务供给、创新质量监管、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特色创新”等六大创新内容积极开展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创建活动。二是积极争取省、市、县三级慈善基金注入,开展“情暖夕阳”慈善助老行动。为改善农村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本身经济条件受限、身体残疾行动不便问题,为全县1200户急需照顾的困难群众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等救助行动,大大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三是面对全县养老机构不断老化的现状,根据当前需求进行大力改造。近年来,全县敬老院增设护理型床位500张,护理型床位达到890张,占敬老院总养老床位的56%,设立房间应急呼叫系统48套,室内墙面防护装饰40万平,地面铺设橡胶地板2万平,大大方便了入住老年人生活起居。通过适老化改造,老年人生活变得更舒心。
下一步,阳谷县民政局将以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工作为契机,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健全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不断提振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持续激发干部队伍新活力,用奋发有为的状态、敢闯敢试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全方位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