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后卫董振堂的故事
社会救助处 李峰
毛泽东同志曾以“路遥知马力”来形容董振堂,评价其不仅是个人才,同时也是“一位坚决的好同志”! 董振堂是何许人也?为何可以得到伟人这么高的评价呢?他是最后一位战死沙场的“中央军委委员”,以3000疲惫之兵与敌军激战9天9夜之后壮烈牺牲。伟人之所以给他这么高的评价,也是有渊源的。长征期间,董振堂不是冲锋在前的先头部队,而是担当了红军最后屏障的后卫部队。在渡过金沙江的战役中,他率部以顽强的精神坚守阵地9天9夜,敌人寸步不能前行,保障了红军渡江的顺利进行。因此,董振堂的红五军团赢得了“铁流后卫”的荣誉称号。
董振堂,1895年出生在河北省新安县农村,1916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1923年毕业后在冯玉祥的部队里工作。他很受冯玉祥器重,由排长开始级级上升,后任师长、警备司令。1929年到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混战,冯玉祥部失败,蒋介石指使孙连仲将包括董振堂的队伍在内的部队调往山东济宁,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董振堂改任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
一、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
1931年12月13日夜12点,红军土地革命时期最大、最成功的一次策反成功了,这是董振堂带领的国民党二十六军进行的宁都起义(江西)。这次起义参与者共有一万七千人,这些兵力,几乎占了当时的中央苏区总兵力的一半还多,而董振堂带来的2万多件武器装备,使得处境艰难的苏区红军得到极大的改善。毫无疑问,宁都起义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迎接起义部队的刘伯坚,代表中央军委向全体起义官兵宣布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的命令,并颁发委任状,董振堂为红五军团的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董振堂的成名之战就是指挥了“宁都起义”,这次起义震惊了中外,也让董振堂的名声树立了起来。而第四次和第五次的反围剿战斗中,他更是每一战几乎都英勇参与其中。
二、铁流后卫和“我们要拼死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
加入红军后,董振堂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红军长征中,作为红五军军长的他还一度因为总能成功阻击敌人而称为“铁流后卫”。当时,红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
长征途中,红军四渡赤水之后,正准备北上长江时,当董振堂成功完成阻击任务时,一位名叫陈慧清(邓发的爱人)的产妇出现了紧急状况。原来,中央纵队正以急行军的速度争分夺秒地通过一个山口时,陈慧清竟因受到惊吓发作了。紧急情况发生后,她被抬到路边的一个草棚里,而守在她身边的只有几个小战士,连一位医护人员都没有。因为难产,陈慧清痛地在地上满处打滚,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守在一旁的董必武见此状况,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告诉董振堂,这里正在生孩子,请他把敌人顶住!”
警卫员把董必武的请求传达给负责整个红军后卫的董振堂时,他整个人都怔住了。如果他接受董必武的请求为产妇争取时间,产妇是得救了,可这将意味着负责后卫的红五军将面临与敌人的正面交锋。在敌军援军即将抵达的情况下,一旦双方正面交锋,红五军的伤亡将很惨重。
一个天平,一边是孕产妇和孩子的生命;一边,是无数红五军战士的生命。无论董振堂如何选择,都将有所牺牲。作为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军长,董振堂深知:放弃孕产妇将是更有利的选择,因为它将减少无数不必要的伤亡;可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看,一旦放弃孕产妇和孩子,他此生将不可避免地背上良心债。
见董振堂一直在犹豫,前来送信的警卫员急了,他不停地催促道:“军长,请您快做决定啊!都等不及了!”董振堂抬眼飞快地看了警卫员一眼后叹了口气道:“回去告诉他(董必武),我会拖住敌人!”警卫员听了后欣喜地领命走了。那位警卫员是不能理解董振堂之选择艰难的,作为普通警卫员,他只知道眼下,救命比一切都重要。
没错,救命比一切都重要,董振堂也是如此想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产妇和即将出生的婴儿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若他不下令阻击,两条人命无疑就没了。所以,他必须救他们的命。至于其他的,那都不是眼下要考虑的。下定决心阻击后,董振堂当即找到39团团长吴克华,给他下了一道死命令,因为不知道产妇是谁,所以下令时他下达的指令是:
“前面有个女同志在生孩子,她什么时候把孩子生下来,你就给我顶到什么时候!”
吴克华听后,带着深深的疑虑重重地点了点头后,便重新投入战斗中去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最坏的结果发生了:敌军追上来了,可孩子没有生下来。
董振堂一面命令部队继续阻击,一面亲自前往临时“产棚”查看情况。产棚距离红五军阻击点距离有一公里之遥,可那天为了尽快得到消息,董振堂在两地之间来回用最快的速度跑了两趟。
来回中,他的衣服全部湿透了,他比谁都着急:一方面他担心阻击战,一方面他也担心产妇的安危。
终于,在红五军死守了两个小时之后,产妇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可许多红军战士也因这“额外”的阻击而永远地倒下去了。
战斗结束后,一些参与阻击任务的战士对陈慧清颇有微词,他们把此次因阻击敌人而牺牲的战士归罪于她,甚至在经过她身边时,对她怒目而视。
董振堂在去探望陈慧清的路上,看到一名对她怒目而视的士兵后,一向爱兵如子的他大发雷霆,他指着那名士兵吼道:“你瞪什么瞪?!我们参加革命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
董振堂这句“为了孩子”,无疑就是“为了老百姓”,为国为民从来是他革命的根本动力,也是他屡次创造战争神话的根本原因。然而,能懂得董振堂这个为国为民思想的,毕竟不是所有人,一些将士因为他的这次指挥心有怨恨,他们甚至因此质疑他的指挥能力。
后世的军事学家也一度为他的这一选择充满质疑。质疑者认为,身为战场上的指挥者,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永远是首要,董振堂以如此大的牺牲换取一个产妇的生命,显然是愚蠢的。但是,作为党领导的红军部队的指挥员,或许,这就是我们革命的根本动力。
三、血染高台
主力红军会师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造成西北的抗日局面,打通国际路线,作出了先取宁夏、后取甘西的部署。打通河西走廊对于当时的红军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打通它,中共和苏联之间才能建起“国际交通线”,苏联的军事援助才可以顺利进来。
1936年10月底,红三十军、红九军、红五军依次渡黄河西进。11月11日,过河部队组成西路军,西进河西走廊,建立河西根据地。董振堂所率领的红五军仍然担任后卫。12月,西路军占据永昌、山丹后,红五军调任前卫,进驻山丹。
1936年12月7日,统一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等23人组成。董振堂被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
1936年底,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四十四团、四十五团、骑兵团(辖三个连)和特务团(辖三个连),总计3000多人,拿下了通往新疆的门户:甘肃省西部的高台县。他在这里帮助高台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他还组建了由当地青壮年组成的“抗日救国义勇军”。
正当高台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马步芳派马彪、马禄、韩起功等率五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和炮兵团、民团约两万多人包围高台,切断了红五军与临泽县城的联系,以部分兵力钳制倪家营子地区的红军主力,企图消灭红五军。当时,敌人占据着大片地区,有后方,有补充,西路军没有根据地,群众基础差,无后方,无补充。敌人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集中主力猛攻高台。董振堂动员全城军民加强城防。
早在冯玉祥部时,董振堂便知道马步芳所率马家军之残暴,他知道,一旦自己放弃守城,全高台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但他同时也深知,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董振堂3000余人),突围将可最大限度保住军队实力,若死守高台,结果定是全军覆没。
在这种情况下,突围将是最有利的抉择,可因为上级下达的指令是死守且他也不肯在关键时刻抛下高台百姓,所以,他最终决定死守高台。
从1937年元月12日起,敌人调集8倍于守城红军的兵力,不断向高台城发起猛攻。先用炮火轰击城墙,打开缺口后,就抬着云梯,挥舞马刀,向城墙拥来。红军战士同敌人在缺口上拼刺刀,反复冲杀,将敌人打退。守城红军在人力和弹药方面都遭受很大损失,形势越来越严重。机关人员都上了城头,没有子弹,就用大刀枪刺同敌人拼杀,用石头砸、用手抓、用牙咬。董振堂深知处境的严重性,准备在必要时突围。这时,接到政委黄超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说总部命令,一定要紧守高台。董振堂召开营以上干部会,命令大家:“人在阵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
18日,敌人将西关的民宅院落的墙壁打通,向红军发起进攻,被守城红军击退。20日凌晨,敌人倾其全力再次冲上城墙。守城战士浴血奋战,用最后的手榴弹及石头、瓦块同敌人进行殊死的争夺和厮杀。被收编的民团中的少数坏分子乘机打开城门,敌人拥进城内。经过八天八夜的激战,高台城沦陷了。
董振堂带着警卫员和司号长,从东门以北的城墙上逃出去。敌人围上来,他因左腿负伤半跪在地上,双枪轮番向敌人射击。最后壮烈牺牲。1937年1月20日,被称作长征“铁流后卫”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在领兵与国民党马步芳部激战9昼夜后牺牲,时年42岁。董振堂牺牲后,和其他的高级将领一起被割下头颅,挂在甘肃高台城门楼上示众。
马家军攻陷高台后,对高台进行了长达三天的烧杀抢掠,他们所到之处都是血海……
董振堂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朱德等人失声痛哭,他们为董振堂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在追悼会上悲痛地说:“董振堂是一个好同志,是一个坚决革命的同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的革命队伍需要这样的同志……”
解放后,党和人民又在董振堂烈士牺牲的地方甘肃高台县城和董振堂的家乡河北石家庄烈士陵园建立了“董振堂同志纪念碑”,朱德和徐向前元帅分别题了挽词。
1956年11月,后来的叶剑英元帅视察河西走廊时,仰望悬挂过董振堂烈士头颅的高台县城楼感慨万千,他情不自禁地为董振堂作诗道:
“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从此看,叶剑英也深觉董振堂当日的决定是“错”是“傻”,但也正因此,后来的董振堂才能被世人敬仰,才能被称作为“真正的英雄”。
作为一名红军的高级指挥员,董振堂用他短暂的42年时光,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