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联松设计五星红旗的故事
青年理论学习第七小组 魏玉晶
今天我分享的是曾联松设计五星红旗的故事。
中国自有国旗以来,有三个被国际广泛承认的政权,分别为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三个政权分别使用过四种旗帜,分别为黄龙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和五星红旗。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的正式名称是“黄底蓝龙戏红珠图”。1888年(光绪14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称五色旗)作为国旗,含“五族共和”之义。五色旗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1913年(民国二年),青天白日满地红被定为海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采用蓝、白、红三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原来被称为“红地五星旗”,是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的。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曾联松正在地下党领导的秘密经济新闻据点“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任务是为党中央提供国统区经济情报。7月14日,曾联松偶于报端见到新政协筹备会刊登的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备受鼓舞。人民解放军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广大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如何做到既能表达多重含义,又能体现以庄严简洁为主的设计要求呢?十多天的时间里,曾联松冥思苦想。接连几夜,他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时而浮想联翩,时而伏案图画,废弃的图纸一大堆。曾联松设计以红色象征革命;以一颗内含镰刀斧头的大五角星象征共产党,象征人民军队;以四颗小星代表广大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每颗小星均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大星引导在前,小星环拱于后,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以五星结构象征政权的考虑定下以后,接着考虑如何表达中国特征。为简洁起见,力求寓意于五星之中。曾联松将五星结体排成椭圆形,像海棠之叶,寓表疆土版图;四颗小星则兼指四千年历史和文化;星呈黄色象征黄色人种。构思至此,曾联松开始得意起来。最后设计五星在旗面上的位置。曾联松剪好大小五颗星,在旗面安排各种布局,注意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当安置到左上方时,顿感全局豁然开朗,眼前星辰金碧辉煌,神州河山辽阔。凝视着这个图案,曾联松感觉庄严而显华丽,简明而具气势,顿时兴奋得手舞足蹈。图案画稿完成后,曾联松将它小心翼翼地装入信套,立即投递给新政协筹备会。此时已是8月中旬。不久,曾联松被组织上安排到华东供销合作社事业管理局去工作。工作伊始,庶事草创,整天忙于事务,投稿一事便不放心上了。及至五星红旗先在天安门,继在全国各地升起,曾联松心里既激动又惊诧。
1950年9月,曾联松因公赴京开会。会议期间,全国政协派人来找曾联松,询问国旗设计情况,曾联松如实介绍了当时的构思和投稿日期。不日,收到了建国一周年的观礼请柬,编号是“台右97号”。他参加天安门观礼后回到上海,兴奋的心情迟迟不能平静。11月1日,曾联松突然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来函,打开一看是1137号文,上书:“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分别交邮局和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收到函件和纪念册,曾联松联翩浮想,久不能寐。以后每到国庆,曾联松都要拿出来独自欣赏。
后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和政协主席团通过的制旗办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为五星红旗,长方形,红色象征革命,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星用黄色象征红色大地上呈现光明。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3/10,居左;四星较小,其外圆直径为旗高1/10,环拱于大星之右侧,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表达亿万人民心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如似众星拱北辰。旗杆套为白色,以与旗面的红色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