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策法规其他文件
关于创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 08- 07 19: 39

鲁民〔2021〕64号 

各市民政局、财政局:

为夯实筑牢县域养老基础,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决定自2021至2023年,在全省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整体有效解决县域养老问题为目标,坚持系统观念、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整合要素资源,突出改革集成,加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扩大有效服务供给,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在全省打造一批养老服务发展高地,引领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示范内容

指导县(市、区)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加强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性经验做法。

(一)创新支持政策。出台引领县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强统筹谋划,创新扶持措施,引导社会参与。创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政策措施,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工作机制和统一登记管理制度。聚焦闲置资源利用、农村养老、融资支持、消防审验等难点问题,探索务实管用的破解举措。

(二)创新服务制度。聚焦困难、失能、高龄、空巢、留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群体,创新关爱服务措施,健全服务保障制度,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开展居家上门服务。聚焦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探索建立面向城乡居民和职工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服务保障范围,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

(三)创新服务供给。完善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布局,为城乡老年人打造“十五分钟养老圈”。重点围绕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刚需,优化扶持政策,引导优先发展护理型床位,探索增加认知障碍照护、临终关怀服务供给。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孝善基金、时间银行等新型养老模式。创新“智慧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四)创新质量监管。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违规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探索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破解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难题。创新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在职培训、激励褒扬措施,吸引专业人才加入,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五)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创新融合方式,简化审批手续,鼓励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引导专业养老服务组织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和运营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发展服务品牌。优化敬老院发展布局,从“一镇一院”“镇办镇管”“公建公营”向“县级和中心敬老院”“县办县管”“委托运营”转型。加强养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

(六)鼓励特色创新。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养老服务的不同领域、不同侧面,以及制约当地养老服务发展的难点、重点、堵点问题,加大创新力度,形成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经验做法。

三、创建步骤

按照县级创建申报、市级指导推荐、省级评估验收、省级公示认定的步骤实施,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每年评选20个左右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

(一)县级创建申报。县(市、区)要围绕省级确定的创新示范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路径,扎实有效开展创建活动。每年10月底前,县(市、区)填报《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申报表》(见附件),形成创建工作报告,连同工作方案和有关证明材料报市级民政部门。

(二)市级指导推荐。各市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确保取得实效。每年11月10日前,各市组织对申报单位进行评价和实地考察,确定各市推荐单位、具体排名和评价得分(每市推荐1-3个),形成推荐报告报省民政厅。

(三)省级评估验收。每年11月底前,省民政厅组织有关专家,采取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评审,形成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推荐名单,报省民政厅厅长办公会研究审议。

(四)省级公示认定。对拟确定的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名单,经公示后,由省民政厅发文予以认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创新示范作为破解养老工作难题、推动养老工作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推动县(市、区)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适应的组织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形成整体合力。

(二)确保工作实效。指导县(市、区)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在创建中,既要注重夯实基础,健全政策制度,注重补齐各项短板,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各项工作;更要注重探索创新,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和政策,探索形成务实管用的创新举措。

(三)强化激励措施。省级采取“先创后奖”方式,对认定的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按照每个不高于2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其中排名前列、实效突出、创新示范作用显著的再给予20%—40%的示范引领奖励,所需资金通过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补助资金安排。奖励资金应严格按照规定用于当地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不得用于工作经费、人员福利等支出。

(四)加强工作指导。省、市要加强对创建活动的跟踪指导,定期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边创新、边总结、边推广,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省民政厅要细化创新指标,制定评分细则,并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及时调整创新内容,切实发挥好“指挥棒”作用。

(五)坚持求真务实。各地要务求实效,扎实推进创建活动,力戒形式主义,坚决杜绝搞“花架子”、做“形象工程”;要实事求是上报有关材料,确保数据准、材料真,严禁弄虚作假。省、市要注重实绩实效,客观公正评审,确保公平公正。

各地在创建工作遇到的困难问题,请及时与省民政厅联系。联系人:王振宇、郑亚南,电话:(0531)86910979、86057916(传真),电子邮箱:sdmzylc@shandong.cn。

附件: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申报表

鲁民64号.pdf:预览 下载

山东省民政厅             山东省财政厅              

2021年8月6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