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苏区——沟于家村

发布时间:2021-08-18 10:12:32 来源:

沟于家村,位于文登、荣成、威海交界处,群山拱卫,沟川相间。明朝中期,大水泊于氏临沟立村,择居于此,故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沟于家人胸有丘壑。于是,镰刀斧头旗帜指向这里——

王台来了、张连珠来了、理琪来了……

张修己站出来了、张修竹站出来了、张修英站出来了……

中共沟于家村支部在这里成立,中共文登(临时)县委在这里成立,中共胶东特委在这里成立……

“一一·四”暴动在这里策划,《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在这里脱稿,天福山起义在这里部署……

张修己故居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由此彪炳史册,光耀千秋。张修己与沟于家人、文登人、胶东人,自此跟随镰刀斧头旗帜砥砺前行,越走越远……

1931年底中共文登第一个小组诞生和1932年4月中共文登特支建立后,党的火种迅速向农村播撒。

1934年4月,在沟于家教学的王台经于荣瑞介绍入党。王台又介绍沟于家村学董张修己入党。王台、张修己等在驾山、草场庵、沟于家、西字城、岳家口一带,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的组织。1934年11月,奉中共胶东特委指示,成立沟于家党支部,王台任书记,张修己任组织委员,张修煜任宣传委员。1935年4月,中共胶东特委决定将沟于家党支部转为中共文登一区区委,王台任书记,张修己、张修煜分别任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他们发动群众,积极筹备“一一·四”暴动。

1935年11月8日,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来到文登一区区委研究武装暴动。为保证安全,会议在村东天寿宫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张连珠、程伦、刘振民、曹云章、邹恒禄、张修己、王台、王良弼、于得水等10多人。会议决定:在昆嵛山无染寺设立暴动指挥部,由张连珠任总指挥;暴动队伍的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暴动分东西两路进行,东路包括文登、荣成,由张连珠和刘振民负责,进攻的重点是荣成石岛;西路包括海阳、牟平,由程伦、曹云章负责,进攻的重点是海阳夏村。计划在攻取石岛和夏村后,两路队伍会合,攻打文登县城,得手后立即西进。在这次会议上,张修己被任命为东路第二大队政委。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胶东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群众情绪低落。在白色恐怖下,1935 年12月中旬,中共胶东特委巡视员张修己与王台等,组建中共文登临时县委,千方百计与上级取得联系,终于通过西字城村党员刘庆华,找到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的西字城人邓汝训,邓汝训介绍好友理琪来到胶东。

1936年1月,理琪从上海辗转来到胶东,住进这座百年老屋。到胶东后,理琪发现“一一· 四”暴动失败的阴影,一直压在胶东党组织和党员头上。于是,他脱下长衫,打扮成农民,看望党员,鼓舞士气,恢复党组织。理琪的到来,让胶东革命的火焰,重新燃起。

为躲避敌人的“清剿”,理琪到威海卫、济南避险。不久,第二次来到沟于家村。1936年4月,在沟于家村建立中共胶东临时特委。理琪任书记,委员有邹恒禄、刘振民、李厚生。

中共胶东临时特委成立后,为加强胶东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理琪担任主编,创办了《真理报》,由王台刻印,先后出版了5期。在深入基层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6月理琪撰写了《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仍由王台刻版油印。为安全起见,刻印在天寿宫秘密进行。

1936年初夏,理琪约见于得水、邹恒禄。对他们不惧“清剿”,机动灵活地开展游击战,给予充分肯定。接着,对军政训练和斗争策略,提出具体要求。邹恒禄曾两次到沟于家,向理琪汇报打界石联庄会的计划,理琪决定拔掉这颗“钉子”。

1936年8月,中共胶东临时特委由文登秘密迁至烟台市。理琪与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到烟台开展工作的吕志恒取得联系,经北方局批准于10月成立中共胶东临时工委。12月,理琪、邹恒禄等在烟台被捕。吕志恒得知消息后,赶往沟于家处理善后工作。1937年2月,在威海卫重建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吕志恒任书记,委员有柳运光、张修己、李紫辉。“七七事变”后,胶东临时工委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为武装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胶东临时工委总部设在威海卫,但不少会议在沟于家召开。1937年12月15日,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在沟于家村召开会议,会议决定重建中共胶东特委,理琪任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林一山、张修己、柳运光、李紫辉等任委员。理琪传达了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决定和在胶东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指示,经过会议研究决定,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起义。

1937年12月24日,曙光初上,起义队伍集合在天福山玉皇庙前,理琪庄严宣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

天福山起义树起了胶东第一面武装抗日的大旗,红色胶东时代全面开启。

天时地利人和,历史选择了沟于家。于是,沟于家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英模辈出……

张修己1908年10月24日出生。祖辈以耕田为主,祖父母吃苦耐劳,靠编箩筐、做木匠活攒钱购置土地。到张修己出生时,家里已有耕地50多亩。1932年任沟于家小学校董,聘王台任教。1934年8月,经王台介绍,在本村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张修己以做买卖为名,走街串巷,在本村及邻村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先后发展张修煜、张修竹等人入党。1934年11月,任沟于家党支部组织委员。1935年4月,任文登一区区委组织委员。此后,历任中共胶东特委巡视员、“一一·四”暴动东路第二大队政委、胶东区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胶东农民总会会长、国家建筑工程部行政司司长、淄博市副市长、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86年11月24日,张修己因病与世长辞。他的战友贾若瑜将军深情地写下《悼修己同志》:

星沉日落不胜悲,凝伫海天珠泪垂。

半岛烽烟擎赤帜,三齐风雨展旌麾。

毕生奋斗张正义,一世辛劳建丰碑。

痛是哲人留不住,子规啼血唤君归。

张修竹(1916—1996),193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区委、县委和胶东特委秘密交通员,参加“一一·四”武装暴动、天福山起义。天福山起义后,历任胶东军政委员会委员、黄县县委书记、南海地委职工部部长等职。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参加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举办的中央敌后工作培训班学习。1945年10月后,调东北民主联军,历任军工部组织科长、军工八厂政委、哈尔滨道外中心区委书记。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哈尔滨市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兼农林政治部主任、国家农垦总局副局长、农垦部副部长。当选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三届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供稿单位:威海市文登区民政局

选送单位:威海市民政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