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桃村镇牙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南侧的英灵山上,建于1945年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是为安葬、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在胶东大地上的 20850 名烈士而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共占地760亩,是我国建园较早和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之一。
当时称为胶东抗日烈士陵园,属胶东建塔委员会管理,1950年4月,更名为英灵山烈士陵园,隶属莱阳专署民政局管理。1952年11月,隶属栖霞县民政局管理。1970年3月,隶属烟台地区民政局管理。1990年4月,正式更名为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英灵山,原名灵山。山色秀丽,如黛如染,整个山体如同一把巧妙的太师椅,气象清新,神韵超群。山上树木茂盛、绿荫葱葱,有雪松、槐树、百日红、蜀桧、银杏等 100 多个品种。陵园占地面积 760 亩,树木、花草覆盖面积达 90% 以上。陵园坐北朝南,由中、东、西三路组成,是一组由纪念塔、纪念堂以及烈士墓、碑、亭等组成的建筑群。园内各种纪念建筑物 311 处,其中著名烈士墓 14 座。具有代表性的有胶东特委书记理琪、胶东行政公署主任王文、战斗英雄任常伦等。这些建筑物造型别致优雅,气势宏伟雄奇,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1989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 年,被民政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英灵山前麓烈士纪念堂内,珍藏着一百三十多件革命文物,并以专刊形式简介了胶东抗日战争历程及十余位胶东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自纪念堂后拾级而上,历经八百三十五级台阶直达英灵山顶峰,便是呈六角形的高耸入云的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陵园内收录20850名烈士英名,安息着包括胶东抗战时期党政军领导人理琪、林江、于克恭、王文及战斗英雄任常伦,爆炸英雄王克山等著名抗日英雄。陵园内有各种纪念建筑物311处。
陵园人口处“浩气长存”“英名千古”两座牌坊中间,屹立着“英灵再现,永世致哀”的大型铜雕。
烈士纪念堂内分别展出了张静源、张连珠、理琪、王文、于已午、于一心、任常伦、夏侯苏民、解文卿等39位著名烈士事迹,以及革命先烈从事革命斗争的珍贵文物。如闻名胶东的“一一.四”暴动时用过的大刀、长矛、土枪;著名天福山起义时“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大旗;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烈士1936年写给各级党组织的信和他使用过的办公桌、手枪、钢笔;还有烈上鲜血的功劳证等。
通过烈士纪念堂,登上152级石阶,就来到被松涛包围着的陵园的主墓--“理琪墓”。
从理琪墓上行,登上632级行阶可直达山顶。高耸人云的“胶东抗日烈十纪念塔”矗立其上。塔成六角棱形,正面镌刻着“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9个遒劲大字,其他5面刻着5716名抗日烈士的英名。纪念塔右侧75米处的陡峭巨石上,矗立着抗战时期山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任常伦的铜像。
任常伦铜像与英雄墓之间,筑有“英雄亭”与东岭上的“胜利亭”遥相呼应。
烈士墓区,占地面积8086.6平方米,位于烈士纪念广场东南面的梯田上,排列整齐有序。主要是牙山境内和海阳长沙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共计有267座烈士墓。2009年重新改造烈士墓区环境,整个墓区铺设了水泥砖地面,大块石铺成的石阶和砌成的墙面,气势壮观。
烈士纪念堂修建于1946年,原为灵堂形式,1980年首次布展,2007年争取上级资金200多万,进行了建园61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和布展。改造后的烈士纪念堂分为缅怀厅、英烈厅、战史厅展出,渲染纪念气氛,为烈士褒扬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烈士纪念堂--战史厅。
战史厅以发生在胶东土地上的七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字介绍及图片为展示主线,清晰地展现了一一.四农民暴动,天福山武装起义,雷神庙战役,马石山反扫荡战斗,海洋地雷战,长沙堡战役以及胶东保卫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展出有许世友、李耀文等十八位曾经在胶东土地上战斗过的共和国将军名录。以及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暴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我军曾缴获并使用过的部分武器五十件。展柜内还陈设有天福山武装起义使用的军旗,雷神庙战役中击落敌机制作的生活用品,以及海洋地雷战保存下的地雷等文物。
缅怀厅位于纪念堂的中间,也称为中厅。缅怀厅的正面墙上为毛主席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西面墙上刻有胶东革命史略,东面墙上刻有胶东地区主要战役战斗示意图,上方为红色五星图案罩顶。主要用于机关团体和社会各界群众来园举行悼念先烈仪式。
英烈厅内分三个历史时期进行展出,分别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共展出了胶东著名烈士理琪、王文、任常伦、夏侯苏民、解文卿等39位烈士的光荣事迹,其中展出了烈士相关史料图片77长,烈士遗物95件。展厅内除了实物展出及图文解说方式外,还综合运用音响、沙盘、雕塑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陵园整体布局呈“中”字形,中路设在南北中轴线上,烈士纪念塔坐落于中路的北端山巅。纪念塔为陵园的主体建筑,1945 年 5 月 1 日破土动工,8 月 15 日落成。塔高 21.37 米,呈六面锥体,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身由 960块花岗岩石砌筑,正面镌刻着“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9个遒劲大字,其他五面刻记着 5716 名烈士英名。塔身下部刻记着建塔序文。塔顶六面各设方窗,方窗中间镶嵌红色五角星,仿佛烈士热血凝结,光芒四射,辉映千秋。塔内设有扶梯,可攀登而上。整个纪念塔雄伟挺拔、气势磅礴。纪念塔西面70 米处,立有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的铜像,铜像高 2 米,手持步枪,作警戒状。中轴线南端的山麓底部,设烈士纪念堂。纪念堂西南侧建有募名塔,记载社会各界为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建设所捐献的财物。纪念堂前为广场,由纪念堂沿中轴线上行为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墓。墓北石墙中嵌长方形理石,镌刻理琪生平。其东南 25 米处,有一石筑的方锥形烈士芳名塔。西南 25 米处,为胶东战斗英雄夏侯苏民墓。大型革命烈士纪念铜雕位于陵园大门北侧的小广场,与纪念堂、纪念塔同处于南北中轴线上,整个雕像再现了当年各界人士积极参加革命的情景。
东路,山下入口处立有“浩气长存”石坊。顺路而上,右侧设有烈士墓区,占地面积 8087 平方米,有 279 名先烈长眠在这里,均为石砌长方形墓,南向,墓前立有石碑,碑面刻记着先烈的姓名等,墓、碑排列整齐,井然有序。由此向上是烈士名录永垂千古塔,塔的四面均刻有烈士英名。再往上便为灵山东侧的山脊,上面建有中共东海地委书记兼东海区司令员于克恭墓。东路山巅附设胜利亭、观日亭。在胜利亭与烈士名录塔之间有胶东行政公署主任王文墓。在纪念堂广场东烈士墓区前建有胶东临时参议会候补委员、胶东军区战斗英雄孙连君墓。
西路,山下入口处立有“英名千古”石坊。石坊北立有捐资纪念碑,记载社会各界为修缮陵园捐献的财物。顺路而上,筑有胶东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林江墓。北去 40 米处为三座团级干部烈士墓,中间为山东纵队第五旅第十三团团长李绍峤墓,西为山东纵队第五旅第十五团团长梁海波墓,东为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二团政委蔡戎前墓。接下来再北去 40 米处为英雄墓(乃三墓并列一体),块石砌筑,呈长方形。中为山东战斗英雄任常伦墓,西为胶东爆炸英雄王克山墓,东为胶东劳动英雄王彩春墓。西侧山巅附设群英亭。在群英亭与任常伦铜像之间的岩石上,立有胶东军区教导第二团政治指导员洪国治烈士碑。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是依灵山的山形而建,园内绿树葱翠、花草繁茂,清幽秀丽。建筑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碑亭林立,布局合理,肃穆庄重。陵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历史遗存,已成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了英灵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坚实载体。以胶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主题的红色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承载的革命先烈事迹,形成了英灵山红色旅游资源的精神内涵。目前,每年前来瞻仰的人数达 20 多万人次。这里不仅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而且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纪念地。
建园以来,陵园管理部门不断完善规划,整修园容,修缮维护,续建、改建烈士纪念建筑物。几代陵园工作者们受党和政府的重托,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烈士墓前写下了既可告慰先烈,又可为后人留下不尽思念的答卷。
陵园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党性教育阵地作用,在弘扬优良传统、培育爱国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革命斗志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党性教育基地。陵园管理服务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优抚事业单位”、“山东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烟台市基层党建百佳示范单位”等称号。2004年至2013年,连续十年被评为“烟台市民政系统优秀单位”;2014年至2020年连续七年被评为“烟台市优秀事业单位”。
供稿人:崔保华
选送单位:烟台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