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山,位于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南部、巨峰镇北部,西与临沂市莒南县交界,海拔480米,面积约7.5平方公里。其峰峦高耸,山势险峻,怪石林立,山顶两峰耸立如角,故称角子山,后因方言“角”与“甲”近音,演化为甲子山。相传,战国时期,孙膑晚年曾在此山隐居,著书立说,修订兵法。山半腰西南坡有一洞,名孙膑洞。
抗日战争时期,甲子山像一个楔子一样深入滨海区中部,成为滨海地区之心腹。抗战前期,国民党第57军第111师驻扎在这里,身患重病的111师师长、抗日爱国将领常恩多(中共特别党员),对国民党的妥协投降反共政策不满,与共产党关系密切,在病危弥留之际毅然决定率部脱离国民党军队。1942年8月3日,常恩多在鲁苏战区总部秘书主任郭维城的协助下,宣布111师脱离国民党军,改称东北挺进军(后根据山东分局建议改称新111师),并扣押该师副师长刘宗颜、参谋长陶景奎和333旅旅长刘晋武等反共顽固派头子。由于事变缺乏思想基础和组织准备,参与成分复杂,加之顽固分子极力分化,举事部队大部哗变、溃逃。师工兵营营长王毅将扣押的陶景奎、刘宗颜、刘晋武等放出。8月8日,常恩多和郭维城率 111师2700余名官兵和300多名家属向我抗日根据地转移。8月9日晨,常恩多师长在转移途中于病逝。此举亦称“八三”事变。
8月9日,逃到日(照)莒(县)公路以北的国民党111师叛军,惊魂未定,在参谋长陶景奎、333旅旅长刘晋武等反动军官的指挥下,纠集叛军2000余人,并勾结土顽李延修及国民党游击独立第七支队朱信斋,抢占了黄墩、浮棚山、址坊等原111师驻防的甲子山区,与111师和八路军对抗,严重威胁着我滨海抗日根据地。为打击叛军的反动嚣张气焰,拔掉这颗钉子,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山东军政委员会研究决定,调集部队协助第111师进步力量,于8月中旬发起讨顽战役,收复甲子山区。遂以115师教2旅6团、山纵2旅5团、6团及4团一部、滨海军分区独立团及抗大一分校等部队,战役于8月14日打响,随即打开了进攻甲子山的缺口。17日夜,讨顽部队开始向甲子山发起攻击。激战一夜,教2旅6团打退了敌人3次反扑,毙伤顽军300余人。后与其他部队会合向东扩大战果,最后攻占了甲子山主峰——南垛和北垛。18日,顽军分路向北逃窜。讨顽部队遂分头展开截击和追击,歼敌一部,余敌被赶到日莒公路以北。第一次甲子山反顽战役遂告结束。此役毙伤顽、匪军500余人,俘650余人,缴轻机枪5挺,平射炮1门,其它军用物资一宗。
第一次甲子山反顽战役后,带着两个营兵力到安徽阜阳领取军饷的原111师331旅旅长、反共顽固分子孙焕彩,当其返回赶到莒县附近时,接到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的亲笔信,要他重组111师,并任师长。孙焕彩重组111师就绪后,不甘失败。于1942年10月6日,纠集朱信斋、李延修等匪部,集中4000余兵力,乘我滨海地区军民反“扫荡”之机,分两路大举向甲子山区进犯,力图重占甲子山区。
是年10月11日,孙顽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进袭甲子山区。驻守甲子山区的八路军山纵2旅第6团,在该旅4团一部、滨海军分区独立团和115师教2旅4团3营等配合下,奋起还击,第二次甲子山反顽战役打响。此时,山东日寇大“扫荡”即将开始。为避免两面作战,115师、山东纵队电令,反顽作战即日停止。至18日夜,我讨顽部队主动撤出阵地。此役共进行大小战斗20余次,毙伤孙顽200余人,俘100余人。我讨顽部队亦伤亡100余人,山纵2旅4团副团长赖光东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第二次甲子山反顽战役后,顽军孙焕彩部乘滨海区八路军集中力量对付日军大“扫荡”之机,以4个团和两个大队的兵力约5000人,又乘机侵占了甲子山区。他们横征暴敛,四处抢掠,强征民夫,赶修工事,枪杀抗日干部,抓捕我抗日家属。并与日伪暗中勾结,依托甲子山区,与八路军大搞“摩擦”。为打击顽军嚣张气焰,巩固抗日根据地,掌握军事主动权,更有力地应付和粉碎日军的“扫荡”和“蚕食”,山东分局电告党中央和八路军集总,拟发起第三次甲子山反顽作战。根据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与集总领导同志的电报指示,1942年12月16日下午,山东军区在坪上召开作战会议,115师政委罗荣桓,山东分局书记朱瑞,115师代师长陈光、参谋长陈士榘等出席会议,研究具体作战方案。参战部队有115师教导2旅第6团,刚从华中新四军归建的115师教导第5旅,师特务营,以及山纵2旅5团、6团,滨海军分区独立团、抗大一分校和新111师等部,共1万余人。战前,罗荣桓政委亲临教导5旅看望了刚刚归建的指战员们,并作了战斗动员。17日,代师长陈光到前线指挥作战,经观察战场地形、察明敌火力配备等情况,对首战作出部署。参战部队分左、中、右、迂回4路纵队,分别由山纵2旅旅长孙继先、教导2旅旅长曾国华、教导5旅旅长梁兴初、新111师师长万毅等率领,参战部队按时到达预定地域。17日晚6时,讨顽部队经急行军到达预定位置。18日2时,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打响。中央纵队教二旅6团首先攻占东璇子口,迂回纵队攻占了甲子山主峰,左路纵队控制了浮棚山、云顶山等。右路纵队13团在旅长梁兴初率领下向石场进发,因对地形不熟悉,加之夜间行军找了个向导又带错了路,走向相反方向,待发现这一错误时天已大亮,没有按预定时间攻下石场,致使战斗受挫。正在师部参加生产节约大会的罗荣桓政委听说战斗打得不顺利,心如火烧,匆匆赶到前线,与朱瑞、陈光等研究下一步打法。此后,按照会议部署,战役发生了转机。经12天激战,至29日,孙焕彩率331旅分散退至日莒公路以北,我军重新夺回甲子山区。此役共毙伤顽军1000余人,俘敌1137人。我军牺牲148人。
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共歼敌3500余人。从而打开了滨海区向日莒公路以北发展的通道,使日照、诸城、莒县、莒南连成一片,并与鲁中根据地相连,根据地迅速得到巩固和发展,从而为开辟滨海地区抗日战争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甲子山也因甲子山战役留下了众多革命前辈和英雄烈士的足迹,1955年在我军授衔时,在参加甲子山战役的将领中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就有近30名,其中元帅1名,上将1名,中将8名。
甲子山战役遗址
为铭记甲子山反顽战役的光辉历史,让红色故事薪火相传,日照市有关部门拟在甲子山主战场之一的山北侧(隶属岚山区黄墩镇域)建立“甲子山战役纪念碑”。2019年,岚山区和黄墩镇党委、政府在甲子山下的南陈家沟村建立了“甲子山战役纪念馆”,成为日照市进行红色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供稿人:辛崇法(日照市民政局原调研员)
选送单位:日照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