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宋家庄村坐落于昆嵛山脚下,共有村民61户,135人。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77师(54723部队,后代号为54762)231团二营进驻晒字镇宋家庄。1981年6月,该营与驻地宋家庄村联合作出了《关于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村的决定》,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驻地群众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第一批文明村,被载入了《中国军事大辞典》和总政治部《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名词注释本》等书籍。1991年10月,文登市与驻地部队在宋家庄村召开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十周年纪念大会,1991年,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迟浩田将军,亲笔题词“首创军民共建,利国利军利民”。宋家庄村自此被誉为“军民共建第一村”。
军民共建第一村是经过充分考证的。1991年10月,文登市政府召开了军民共建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并特邀已移防离开文登的师政治部赵主任前去与会。这时,宋家庄村的村民共建展室已经建好,亟待进一步充实材料。会后,师政治部赵主任与文登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一同进京,请求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迟浩田为军民共建第一村题词。迟浩田当即提出,须实事求是地解决好“第一村”的争议问题,方可谈及题词事宜。来者遂将总政出版的《群众工作概论》和《新时期政治工作名词注释》两本书呈上,迟浩田一看,两本书中白纸黑字都清楚地记载着,驻文登某师是率先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部队,宋家庄村则是军民共建文明村的发祥地。他经进一步核实后,欣然接受了题词的要求,挥毫写下“首创军民共建利国利军利民”十二个大字,题头小字是“为军民共建的第一个文明村宋家庄题”。
迟浩田将军之所以提出须考证军民共建第一村,是有原因的。1981年,全国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现场会在河北保定召开,会上推出了个“军民共建第一村”———崔中旺村。到了1983年上半年,济南军区党委与山东省政府又在烟台地区的文登县召开了推广驻文登某师与文登、牟平、乳山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经验,并进一步推出了“军民共建第一村”———宋家庄村这个典型。这就更加引起了“究竟哪一个是‘军民共建第一村’”的争议。由于崔中旺村所在的河北保定是“文革”中军民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的“重灾区”,而昆嵛山区则是一直保持着军民关系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因此最后确定为宋家庄村为军民共建第一村。
宋家庄村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双拥故事,联结着百姓群众与人民子弟兵的血肉亲情。
事迹一:官兵危难之时显身手,帮助送产妇到医院分娩
1974年秋天的一个雨夜,宋家庄村民刘云江的妻子要分娩,因难产需到8公里外的文登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当时村里没有车,部队首长得知后,马上派专车把产妇送往医院。在过村西河时,因没有桥,河水猛涨,几个战士不顾一切地趟着齐腰深的水将产妇抬过了河。老刘和在场的群众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孩子安全地降生了,感激万分的老刘给女儿取名“洪水”。村民刘洪水说“是部队给了我生命,父亲给我取名‘洪水’,就是让我一辈子都要记住这份恩情。”
事迹二:“就是饿死村里的牲口,也不能饿着部队的马”
196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77师231团二营进驻扎在宋家庄周围,当时紧靠村边的是通讯连。连队饲养着不少军马,由于刚移防,没有现成的马槽。村里得知后,迅速组织群众上山采石,赶工凿出了100多个马槽。草料不够,村里就把喂牲口的草料都拿了出来,先紧着军马吃。
说起当时的情形,上年纪的村民回忆说:“这里是山区,草料少,可是全村父老都一个心思,就是宁可饿死牲口也不能饿着部队的马,那是战马啊!”
事迹三:挺身而出救群众
1979年秋天,一场暴雨突然袭击文登,宋家庄因南河上游的两个小水库大坝被冲毁发生重大险情。肆虐的洪水,涌入村子南部的大片房屋,大批群众被困。驻扎在宋家庄村的广大官兵紧急出动,用缆绳把被困的群众一个个救了出来。战士们把这些无家可归的群众接到营房,并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那场大水不仅冲毁了许多人家的院墙,还在街道上冲出了一个3米多深的大坑,当时如果没有部队官兵们的救援,村里人都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事迹四:倾力建设“拥军田”
在宋家庄村南,有一片100多亩的肥沃土地。上世纪60年代初,这里还是一片河滩。为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村民和驻地官兵在几年时间里,硬是用小推车一车一车把土填满了整个河滩。如今,这片农田已成为村里粮食、水果的重要产区,也成为一块承载着全村军民共建成果的“拥军田”。
数九寒冬,河滩上风一吹,就是一阵烟,吹起的沙子打在人们的脸上,是火辣辣的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和村里的群众一起劳动,改造出一百多亩良田。
事迹五:“老百姓就是咱们的亲人,累着自己也不能苦着群众”
“老百姓就是咱亲人,乡亲们的事就是咱部队的事”。这是当年驻扎宋家庄村的官兵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部队轮换,传统不变。
说起延续半个世纪的双拥情,老书记宫云岐激动不已。当时,官兵安顿在群众家里,挑水、扫院子、清理室内外卫生等,战士抢着干。有的村民家里人口多,水缸能盛十几挑,战士每天都争着、抢着挑水,从来不让缸空着。
每年农忙季节,部队都抽时间帮助村里群众收粮、播种。“麦收季节一到,官兵就排着队喊着口号来到田间地头,军民同劳动、一家亲,感人极了。” 宫云岐激动地说。
为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2020年文登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宋家庄村建设双拥展览馆。展馆总面积200平方米,共分为“革命战争结下鱼水情”“和平建设共筑新长城”“改革开放共创新文明”“新时代发展再创新辉煌”和“赓续天福血脉”五个部分,主要通过图片、实物和视频,展示文登从革命年代到新时代的双拥历程,弘扬双拥优良传统,激励党员群众和部队官兵勠力同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单位:威海市文登区民政局
选送单位:威海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