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个以村庄命名的著名战役——大杨湖战役。这个战役的名字,就来自于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的大杨湖村。相传,明永乐年间,杨成由曹县徐圈迁此建村,因地处灉水于汜水之间,以河为湖,以汜为镇,取名镇杨湖。明正德年间,杜、王两姓迁入,共议村名改为大杨湖。
大杨湖行政村位于菏泽城西南27公里,距大黄集镇政府东南3公里。东邻郭寨村,西邻刘三门村,南邻曹县小杨湖村,北邻田海村。有房屋500幢。全村450户,村民1487人,全是汉族。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平方公里,村落占地0.3平方公里。
在通向村庄的大道上,竖立着一座雄壮的牌坊,牌坊上“红色大杨湖村”几个大字,以及“英雄的人民,红色的土地”楹联,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红色印记,将人们带入75年前的一段战斗岁月......
大杨湖战役中解放军的机枪阵地
谈起那次激战,杜海生老人回忆说:“战斗打响前,村里的老幼妇孺都撤出去了,年轻精干的村民都留了下来,支援战斗,仅仅是这次战斗村里就牺牲了7名村民。村民回村的时候,已经是战斗结束两天后了,村里的房子全都毁了,村里什么都没有了,树都被砍了。家家院子里都有敌军的尸首,仅仅清理工作就持续了很多天。”
那场惨烈的战斗,发生在1946年的9月。
1946年6月,内战爆发,8月28日,蒋介石以14个整编师32个旅30万人,从徐州、郑州北进,企图钳击歼灭晋冀鲁豫野战军于定陶、曹县地区。9月2日,敌整编第三师进至曹县西北一带。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利用徐州、郑州之敌钳形攻势尚未合拢,郑州各路敌军的分散态势,于9月3日晨,诱整三师冒进,进入定陶县西部、菏泽县南部、曹县北部,以大杨湖一带为中心的预定战场。敌第三旅进至大黄集、周集地区,第二十旅进至阎砦、大小杨湖、方车王地区,师部进至天爷庙。
当夜23时30分,解放军主力对整三师发起进攻。因敌二十旅在进攻中伤亡较大,且两个团的团长均被击毙,故解放军把攻击重点首先指向敌二十旅,各歼其一个团,然后再割歼其师部和第三旅。在攻歼二十旅时,对整三师师部和第三旅,则以一部兵力佯攻钳制,分散敌人的兵力,并使其不能很快判明解放军的主攻方向。
歼灭敌第二十旅的战斗,极其艰苦与紧张。3、4两日,敌在飞机坦克配合下顽强抵抗。敌整三师发现已处于北、东、南三面包围中,急呼求援。4日,刘峙令整四十七师向解放军第三纵队左侧阵地猛攻,一部迂回进占桃园,企图由南面向整三师靠拢。5日,该敌主力又向西南迂迥桃园及其以南地区,企图从西南面向整三师增援,但均遭到第三纵队英勇阻击。与此同时,敌整四十一师和整五十五师、整六十八师等部,亦分别由东明、曹县地区向整三师增援。
5日,刘伯承司令员于第六纵队司令部召集各纵队首长开会,提出坚决、迅速消灭整三师的战斗任务,并再次强调了战术上集中兵力的问题。当夜,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全线猛攻,以第六纵队全力攻歼大杨湖敌第二十旅五十九团。以第二纵队一个旅包围周集、大黄集的敌第三旅,并钳制小杨湖敌人,配合六纵队作战;一个旅迂迥敌左侧后,断敌后方交通运输,并防敌向西南突围。以第三、七纵队主力攻歼倪砦敌第二十旅旅部及据守方车王的部队,然后攻敌师部阵地天爷庙。
当天,刘伯承司令员亲临第六纵队指挥作战,给指战员以极大鼓舞。全体指战员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前赴后继,英勇奋战,连炊事员、饲养员等也投入了战斗,终于战胜了敌人的顽强抵抗。6日晨,第六纵队全歼敌五十九团。同时,第三、六、七纵队胜利地完成了歼灭敌人的任务,并进逼天爷庙敌人师部阵地。至此,敌第二十旅被全歼,第三旅遭重创,敌整三师陷于混乱动摇中,整个战局迅速扭转。6日午,整三师师部与第三旅残部向南突围,企图向整四十七师靠拢。但解放军早有准备,乘敌脱离工事混乱退却的时机,全线出击,将突围之敌全歼于运动中。
7日,解放军全歼敌之增援部队整四十七师,追歼敌整四十一师、整五十五师、整六十八师一部。8日,战役全部结束。
战役历时5天,共计歼敌4个旅1.7万余人。其中:生俘整三师中将师长赵锡田以下1.2万余人;毙伤敌二十旅旅长谭乃达以下5000余人。缴获坦克6辆,大小炮200余门,轻重机枪210余挺,长短枪4300余支,汽车14辆,电台15部,其他军用品甚多。
9月12日,《解放日报》刊登《蒋军必败》的社论,指出:(定陶战役,即大杨湖战役)“这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作者:田浩存(原中共菏泽市委党史委主任、教授级编审)
选送:菏泽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