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英模精神 传播红色文化——走进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1-07-13 09:53:28 来源:

f54ccfee880889f9c7f868dfa36e9a1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2013年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逝世十九周年纪念日,聊城市隆重举行孔繁森纪念园揭牌暨孔繁森同志骨灰安放仪式。

微信图片_20210709110615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座落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聊城东昌湖风景区内,是全国目前独家全面宣传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党的群众路线的模范践行者、“三严三实”的好干部、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孔繁森同志光辉事迹的人物类专题纪念馆、国家二级博物馆。1995年7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1995年9月10日开馆。2013年3月在原址改扩建,次年2月投入使用。

纪念馆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主体建筑8700多平方米,广场道路7000平方米,绿化率43.3%,包括基本陈列展厅、交流展厅、综艺展厅、影视报告厅、阳光大厅和纪念广场。基本陈列展厅以图片、实物、场景、多媒体等形式,集中展示孔繁森为民务实清廉的典型事迹,颂扬他作为感动中国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典型的壮丽人生,为全党全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向孔繁森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生动教学现场;交流展厅、综艺展厅和影视报告厅设计先进,风格典雅,功能齐全,常年承办文化主题展示和公益活动。纪念广场是举办各种集体纪念活动的理想场所。馆内花木宜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是聊城新的文化地标和英模文化主题公园。纪念馆下辖孔繁森纪念园,位于西郊天福园,距纪念馆15分钟车程,占地1.06万平方米,现有墓园、凭吊广场、园林、停车场四个功能区,是孔繁森同志的骨灰安放地。

开馆以来,纪念馆已接待全国各地观众、港澳台同胞、国际友人2300多万人次。全国巡展历时两年,观众逾千万。胡锦涛、温家宝、乔石、宋平、尉健行、吴官正、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馆参观指导。近年来,着力党性教育和红色旅游品牌打造,社会教育、宣传研究和接待服务水平跨上新的台阶。自主设计制作的《忠诚——“三严三实”的好干部孔繁森》在全国交流展览,收到良好效果。辅助展厅的主题展览、网上纪念馆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运用与基本陈列相得益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正能量。尤其是新馆投入使用以来,展陈水平全面提升,参观人数成倍增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期间,良好地发挥了现场教学基地的作用。纪念馆现已成为弘扬繁森精神,传播英模文化的首选之地,干部党员增强宗旨意识、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广大群众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弘扬清风正气的最佳平台,青少年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的第二课堂,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东省“十佳博物馆”。

供稿:孔繁森纪念馆

选送单位:聊城市民政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