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山起义纪念馆位于文登城区东20公里。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胶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开启了红色胶东时代。
为了纪念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弘扬天福山起义精神,1959年文登县委在天福山建立纪念设施,举办展览。1973年在起义遗址建设了天福山起义纪念馆。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把天福山革命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1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5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5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16年评为”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19年6月入选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由此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10月初,日军第十师团侵入山东。日军渡黄河、兵临济南时,韩复榘率国民党守军弃城南逃。在日寇大举进犯、国民党军全面溃逃之际,中共山东省委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十条纲领。根据省委安排,林一山、张加洛和理琪、宋澄、宋竹庭等人回到胶东,组织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15日晚,在天福山脚下沟于家村召开胶东临时工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重建中共胶东特委,理琪任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林一山、张修己、柳运光等任委员。理琪传达了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决定和在胶东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指示,经过会议研究决定,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起义。
为避免走漏风声,胶东特委决定秘密通知相关人员参加起义,人员包括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员、烟威“民先”队员及部分刚从监狱释放出来的共产党员等,约80余人。会后,特委成员一方面组织赶写传单、标语,赶制旗帜,另一方面分赴各地组织发动群众。
12月23日傍晚,寒冷的冬夜飘起了雪花,起义人员在起义骨干的带领下,分头向天福山秘密进发,尽管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曾相识,行进中也没有太多的言语交流,但此时大家都怀着一颗同样火热的心。
24日凌晨两三点钟,胶东特委成员登上了天福山。山顶上有座玉皇庙,看庙人一听说来人是为武装起义打鬼子,就立即跑前跑后为大家烧水。就在此时,看庙人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请理琪为孩子起名,理琪略加思考说,就叫“新民”吧,看庙人连连称赞,在场的人都说“这可是个好兆头啊!”随后,大家便凑在煤油灯下,开始认真研究天亮后起义的具体行动。
胶东特委临时会议旧址
据张玉华将军回忆,“我和于烺、于成海、于祝三等5人是24日凌晨带着步枪和手枪,从大水泊于烺家出发,于天亮前走进天福山庙门的。昆嵛山游击队的同志身穿便衣,腰配短枪,由队长于得水指挥分批上山,上级派来的同志和刚出狱的同志也于同一天上山。同志们相见都很热情。没有枪的,都喜欢摸摸红军战士的枪,在准备起义的这个喜庆日子里,谁也没有心思去想什么个人的吃、睡等生活问题,只记得每隔两个小时左右就有人端出一盆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红皮红瓤地瓜,拿起来很烫手,吃起来很香甜。人员一批一批地到达,地瓜就一盆接一盆地向庙院里送,大家随到随吃”。
天亮后,理琪召开了干部会议,讲了起义军的编成、干部任命和大会程序。决定将起义队伍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宋澄为政委;下设三个中队。理琪在阐述第一大队成立的重要意义时指出,我们今天成立的虽然只是一个大队,然而它所标志的却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成立。因为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创立起第二、第三乃至更多个大队,我们是先以“第一大队”的名义亮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旗号,以便迅速扩大和提高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及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公开合法地位。
在山顶庙前的旗杆上,绣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字样的大旗庄严升起,这是张修己卖掉了自家梨树、专程跑了几十里山路买回红布,由党员家属连夜赶制出来的。
上午9点,武装起义仪式正式开始。起义队伍聚集在玉皇庙前的银杏树下,队形按一、二、三中队的序列编成三排横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大旗,迎着东升的红日随风招展。理琪首先宣读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代表胶东特委传达了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山东省委关于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并郑重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于得水随即对空鸣枪三响,“团结起来,武装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在山谷里震响。之后,林一山、柳运光分别就武装工作和统战工作发表了演讲。
起义的当天下午,起义队伍开到沟于家村,随后召开了军政会议,理琪讲解了游击战术16字诀;明确了战场纪律:活不扔枪,死不扔尸;还强调了日常纪律。军政会议后又召开了小型政工会议,理琪分析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提出了“两前两后”要求,即: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25日起,按照胶东特委的部署,在于得水、宋澄的带领下,“三军”一大队从沟于家出发西行,沿途每到一村就写标语、发传单,召开群众大会,深入进行抗日宣传,动员地主、教育群众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团结一致,共赴国难。胶东特委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各地的影响逐渐扩大。
天福山起义犹如一粒火种,点燃了胶东这堆积蓄已久的干柴,使之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从此,胶东的军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造就了一个激情昂扬的红色胶东时代。
天福山起义纪念塔
供稿单位:威海市文登区民政局
选送单位:威海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