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业务动态
《大众日报》:“惠民殡葬”如何“叫好又叫座”
发布日期: 2021- 04- 01 11: 11

编者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近年来,我省推进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作了诸多探索。清明来临之际,本报记者深入全省各地,直击惠民殡葬、阳光殡葬、人文殡葬等殡葬改革进展情况,近距离观察殡葬改革所带来的新风尚新变化。

□ 本报记者 齐静 纪伟

本报通讯员 永胜 庄琳 宝宗

“今年清明节,去上坟不用烧纸钱了。”3月29日,沂水县黄山铺镇尧崖头村村民张庆安站在村口,看着墙上张贴的《关于实施绿色文明祭祀、献花代替烧纸的倡议书》说。

献花代替烧纸,是今年沂水县清明祭祀的新变化。“两种款式的鲜花,成本分别是5元和8元,我们镇上一年只需要花几万元钱,就可以在7处公墓实现祭祀鲜花全部免费发放。”黄山铺镇党委书记何泰然说,这几万元的支出,可以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

这几年,像这样不花一分钱办好“身后事”的政策,还有不少。

“去年我父亲去世时,从火化到下葬,全程没花一分钱,全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帮忙操办,政府的同志还来主持了我父亲的追思会。”张庆安回忆说,他的父亲早上6点多离世,去镇上的民政所办完手续后,9点多就举行了追思会,到中午12点左右骨灰葬入公墓,一场庄重而简朴的葬礼就完成了。

“放在几年前,打棺木、摆酒席,不仅劳神还要花不少钱。”张庆安说。

殡葬难、殡葬贵曾广受诟病。沂水县通过调研发现,农村70%-80%的陈规陋习集中在殡葬环节,逝前修坟、装棺再葬、丧事大操大办等殡葬陋习存在多年,大多数群众并不认可这些旧俗,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碍于情面,不得不“随大流”。

从2017年5月10日开始,沂水县创新实施了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殡葬全免费”政策,对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墓碑及刻碑费全部免除,相关费用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同时,沂水县将殡仪馆由自收自支单位改成了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回归殡葬服务公益属性;创新推广“追思会”等新型丧葬礼仪,既尊重了逝者,又为生者“挣”足了面子,受到百姓认同。

沂水的殡葬改革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从2018年开始,我省对所有区域所有居民实行“遗体火化、运输、冷藏和一年骨灰存放”四项基本殡葬服务全免费政策,平均每件丧事减免1000多元。

“公益性公墓建设,是殡葬全免费改革的关键。”沂水县委书记薛峰介绍,该县的公墓建设本着“就近就便、尊重群众意愿”的宗旨,服务半径原则不超过5公里。该县协调政策资源,统一规划建设了110处节地生态型公益性公墓,充分利用荒山荒滩,不占耕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4亿元对各地公益性公墓建设给予奖补。同时,将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推行林地墓地复合利用模式,破解用地难题。

公墓建设也是寿光县殡葬改革的重点发力方向。“我们村坟田占地10亩,有315个坟头,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杂草丛生,一到上坟的时候,火灾隐患很大。”在寿光市纪台镇宋家庄子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安明告诉记者。

为促进移风易俗,2019年3月,寿光开始整治农村公墓,鼓励各村推广提升改造老旧公墓,将竖碑改卧碑,提高节地率、增加绿化量。2019年5月中旬,宋家庄子村绿色公墓改造提升工作启动。一个月的时间,脏乱的老坟田变成了环境优美的现代公墓——墓园小路平整干净,小型卧碑整齐有序,青松绿草点缀其间。不仅如此,新建公墓只占用了老坟田1/3的土地,便将315个散坟全部安置完毕,同时还预留了70余个墓穴,以满足村民未来20年的殡葬需求。而节约出的6亩土地,出租给了村民张志华建设蔬菜收购点,租金纳入村集体收入。

村里建设绿色公墓,还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村民张庆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先村民自行建一座坟墓至少要花5000元,现在每人只出资600多元,就可以安葬到环境优美的村级绿色公墓。“我们确立了‘村民自筹承担一点、村集体保障一点、服务资金补助一点、爱心捐赠支持一点’的筹资原则,确保绿色公墓建设顺利进行。”张安明说。

通过一年多的提升改造,寿光农村超七成老旧公墓变为“小花园”,新增绿化面积7000余亩,节约土地3000余亩。寿光市已形成市、镇、村三级公益性公墓和生态安葬体系,可以满足该市未来20年公益性墓地及生态安葬的需求。

而在沂水,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殡葬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沂水新去世人员100%进公墓安葬,“追思会”举办率85%以上。截至目前,沂水县有33427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约2万元,累计为群众节省殡葬支出8亿元左右,节约土地1000亩、木材3万多立方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