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21

02/09

16:02:49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碑廓缘何读“碑廓(guō)”

作者:张所昆

碑廓,是位于日照市岚山区的一个古镇,人文历史积蕴深厚,境内圣公山和小儿庙闻名遐迩。《日照市志》载,碑廓之名始于汉代,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但是,碑廓名称之来源,史书无记,民间失传。相传这里是项橐的故里,“昔仲尼,师项橐”,《三字经》中这六个字,说的是项橐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有关项橐与孔子的故事传说,在日照世代流传,妇孺皆知……且不去多说这些,本文想谈谈“廓”字的读音问题。

古往今来当地居民从不把“碑廓”叫“碑kuò”,而叫“碑guō”(口语时略带轻声和儿音)。一直以来,地方上有关媒体基本都是这么沿袭和顺承的,不过,偶尔也出现过将“廓”读作或标注“kuò”的事例,不必细说。或许是因为“碑guō”叫法源于方言土语,又从不见方志文献提供确切读音,故此,现今难免有人会对“碑guō”叫法持怀疑或否定态度,进而标新立异推出“碑kuò”叫法。

那么,“碑廓”的“廓”,究竟应该读“guō”,还是读“kuò”呢?

近几年来,笔者一直潜心钻研碑廓镇历史文化,在《大众日报》《日照日报》等媒体上公开发表过《日照古镇碑廓名字或因项槖》《碑廓“大碑”哪去了》等系列文章。其实,笔者在上述拙作中已经简略地回答过这个问题,现在很有必要再展开论究一番。

碑廓的“廓”应该读啥,当地百姓自然最有发言权。千百年来民间祖祖辈辈喊叫“碑guō”,总不至于是个错误吧。熟悉地名学的人都知道,在我国,地名的读法,通常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即当地人怎么读,就怎么标音。按照这一原则,碑廓镇名理所当然应该读作“碑guō”。再往深处说,既然民间古来一直称呼“碑guō”,定然有其缘由和道理——— 就让我们从探考“碑廓”词语的意思入手吧。

“碑廓”二字组合,其意如何,可以说日照当地一直无人能给出正解。为查找“碑廓”释义,近年来笔者可谓费尽苦心,曾走遍了省内各大图书馆,浏览了《辞海》《辞源》《古汉语大词典》等所有能见到的工具书,皆未发现有“碑廓”词条。笔者仍不甘心,又分别求教于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和《辞海》编委,但所得到的答复都没给出明确的结论。再到后来,支持笔者探考“碑廓”的一位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主席,说他在山东大学图书馆某本书上曾亲眼看到“碑廓”一词的定义,但是,很遗憾他忘记了书名。

能查到现成的“碑廓”定义当然是好,虽然一直未果,但笔者并未停止考释“碑廓”的脚步。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探得:“碑廓”乃是一个古老的名词,现今在国内某些文物古迹的宣传介绍中,仍能看到它的影踪。兹试举四例:

1.“在黄帝庙院东侧新建碑廓内,存放着57通石碑,均为历代帝王致祭轩辕黄帝的祭文。”(陕西旅游信息港:延安“黄帝陵”);

2.“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见证。”(湖南省永州市“舜帝陵”简介);

3.“祠内还建有东西两座碑廓,面积171.5平方米。镌刻着屈原作品与插图,历代名家题咏屈原的诗词。”(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简介);

4.“碑廓在墓前东侧,原是公园的一座休息廊,改建后置一垛粉墙于廊中间,前后嵌书条石12块,刻有……”(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网:“徐光启墓”)。

以上这些“碑廓”例句,在网上百度一下都能看到。四个句例足可让我们醒悟:“碑廓”一词并非是日照先人的发明创造。看来要探索“碑廓”词语的意思,或者要考证碑廓镇名字来历,都绕不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这一大背景。

笔者虽不敢对词语“碑廓”妄自定义,但已能晓其大体涵义:“碑廓”是四周置放大量石碑、碑刻的建筑物,宛如一座城郭,因而名曰“碑郭(廓)”。“碑廓”远非寻常达官贵人死后可有,它一般是为追念、颂扬我国人文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名人(或者重大事件)而修建的,通常设置在名人的陵园墓地或者祠庙场所。上了年纪的日照人都知道,旧时碑廓镇以多碑(并非坟碑)而著称,各式各样的碑碣都有。几乎可以断定,碑廓镇历史上确实存在“碑廓”,不出意料的话,其主人应该就是当地无人不知的神童项橐,因为:除却项橐,碑廓地方再无第二人死后能享受“碑廓”礼遇。碑廓地名想必直接脱胎于“碑廓”———“碑廓”建成后,不知何时又遭遇变故而圮废,其内大量的碑碣被后人冷待,“碑廓”二字则转变成地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查阅《辞海》和《康熙字典》可知,在中国古代,“廓”通“郭”,指外城,也泛指城市。明乎此,也就不难理解“碑廓”为何读作“碑guō”了。牟姓是碑廓镇上的一个大姓,清康熙木刻的《牟氏家谱》里,就把“碑廓”刻作“碑郭”。光绪《日照县志》“乡社图”上,也将“碑廓”标为“碑郭”。由此看来,“廓”与“郭”确实是一对通假字。假如有人非要把“廓”读作“kuò”,试问:“碑廓”一词当作何解?估计无人能够说得出来。要知道,中国一些古老的地名,一直保留着古代读音的特点,往往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就像山西的洪洞读作“洪tóng”,安徽的六安读作“lù安”,山东的东阿读作“东ē”一样,它们各有各的来头,无论你明白与否,都得这么去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