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经纬

2021

02/09

16:00:23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收看《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观后感

弘扬地名文化,讲述中国故事。2月6日晚,淄博市民政局组织区县相关人员,收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综合调动知识竞赛、文化解读、文艺呈现、人物故事等多种元素,助力地名文化源远流长。从美食美景到典型地标,虽然不一定有机会用脚步踏遍祖国的秀美山川,但是透过节目,观众能够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了解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见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下蓬勃发展的火热乡土。

常言道,“人有姓名、地有地名”。地名,不仅是历史长河中鲜活的家乡符号,浓缩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集体记忆与乡土情怀,也是历史悠久、凝聚一方人文底蕴的突出标识,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从多元化测试中了解地名

1档“你问我答”的竞赛节目,2个博学嘉宾,5个精彩环节,10余种个性题型,70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地名达人,无数特殊才华特殊贡献的出题嘉宾,80分钟扣人心弦的巅峰对决,不仅充分延展地名文化的内涵外延,还多维度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民族精神、国家信仰,以及人民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等各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展现中华民族的浩然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乡土情怀。

从红色文化地名中洗涤内心

地名背后承载的文化是穿越时空和丰富多元的。《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创作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以及全国上下一心抗击疫情等大事件汇聚的时代背景之下,担起营造爱国主义良好氛围的文艺职责。

从关于“丹东”的地名线索题,延伸到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光辉历史的追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说:“中国经过这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新中国挺起了不屈的脊梁。鸭绿江的断桥上一个一个弹孔里铭记着、镌刻着志愿军无上光荣的事迹和精神。”

从中央红军长征途径地的地名排序题,拓展到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回顾,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说:“红军的道路是正确的,为沿途各省份留下了革命的种子。从那个时代一直到今天,八十多年过去了,走在这条道路上仍然能想起许多红色往事,并成为一种精神激励我们。”立足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地名大会》在阐释地名背后文化历史的同时,也进一步诠释革命历史,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不仅接受文化滋养,也能传承红色基因。

从广袤热土背后挖掘文化

由地名而展现的家国情怀,由地名而彰显的乡愁乡思,由地名而汇聚的名师工匠,由地名而发现的行业翘楚,由地名而揭开的历史风烟,由地名而牵出的地理奇观,由地名而亮相的风物习俗,由地名而了解的特殊贡献,随着节目的进行点点滴滴地在观众的视野里铺展开来,潜移默化地引领、带动着观众的兴致,激发着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每一个地名都有故事,每一个地名都饱含深情,每一个地名都意义非凡。小地名,大学问,萌发内心深处“爱吾乡吾土”的深沉情感。

(淄博市民政局 提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