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王庄位于西北山区,距离县城约40公里。此村较于周边村庄来说, 立村比较早,村子大,一直是个比较重要的集镇。
王庄是以最早居于此地的王姓得名的。《王氏谱碑》载:“吾王氏原籍无考,始迁祖于大唐贞观年间”。唐贞观年间是公元627——649 年,这和大多数建于明代的村庄相比,王庄要古老的多。王姓墓地曾有大唐咸亨年间的残碑。“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咸亨”是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家谱和墓碑的记载证明王庄历史的悠久。
王庄虽然是一个在沂蒙山区中很普通的村子,但在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它的知名度是很高的。这缘于两个原因,其一,它是一个教区的所在地,建有一座天主教堂,二是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所在地,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
1938年11月,为了更好地领导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由岸堤(今属沂南县)迁到王庄。省委主要机关驻在王庄天主教堂内(此时还有教士修女),附属机关分驻王庄、柳树头、葛沟、大战地等村。12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郭洪涛任书记,张经武、黎玉为委员。山东分局成为山东及苏鲁豫皖边区军民抗战的领导核心。12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在王庄宣布成立,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王彬任参谋长, 江华任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山东人民抗日武装已由若干分散的游击队成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在王庄创刊,刘导生任社长,匡亚明任主编。编辑部在王庄,印刷厂在北边8里远的云头峪。1939年3月,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到王庄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山东分局在王庄驻扎了半年多的时间,直至6月日寇大“扫荡”时才离开。期间, 在此先后召开了党员活动分子会议、统战工作会议,建立了党校,举办了各种党课教育训练班,培训了大批党政军干部,加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建设等。在山东分局的指导下,在山东境内开辟了鲁中等九块抗日根据地,全省33个县相继建立了民主政权。所以王庄被誉为山东“小延安”。
1939年夏季日寇又一次占领沂水城(1938年占领沂水城,不久就撤走攻打临沂、徐州)后,陆续在交通要道和主要村镇上修建了十几个据点,王庄是其中之一。日寇在王庄安下据点后,王庄及附近村庄的人民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游击小组袭击敌人。他们没有先进的武器,竟用明代遗留下来的三尊“抬杆子”,填上灰药和耙齿,在村外的制高点上炮轰鬼子据点,使鬼子不敢轻易出来为害百姓。
解放后,王庄一直是区、乡(镇)政府机关所在地,2001年乡镇合并时,王庄镇撤销,合并到夏蔚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