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2021

11/18

15:21:57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盘活地名资源  提增服务成效 着力提升地名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今年以来,荣成市民政局以“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为指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立足本地地名管理现状和地名文化特征,积极开展红色地名文化管理提升工作,通过讲好地名故事、弘扬地名文化,盘活优秀地名资源,持续推动地名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为全面推进地名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赋权增能。

一、强化地名规范管理,突出地名培育

荣成市持续推进地名管理规范化、法治化,坚持保护和监管两手抓,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时,重点推进新生地名培育。一是严把地名命名源头关。出台《荣成市关于加强城市地名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建立“预命名”工作机制,协调国土、规划、公安、住建等部门,引导开发主体在工程规划阶段即选择具有城市地域特色的词语命名,落实 “先命名再建设”的工作要求,杜绝开发主体以工程名称代替小区名称和先建设后命名的情况。2021年,荣成市无新增不规范地名,新建工程“先命名” 率达到100%。二是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本年度由民政部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公安及相关镇街开展了集中摸排和专项整治行动,依照稳妥有序、依法依规的原则,共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10个,清理整治效果明显。三是推进新生地名培育。荣成市围绕地名命名的整体性、全局性及历史性需要,突出地方特色,留住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老地名的同时,不断开拓思路,使新生地名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近年来,荣成市恢复了明珠路、黎明路等一批老地名,其中黎明路是为了纪念1955年毛泽东对该村“黎明生产合作社”的生产规划作批示,具有重大纪念意义,充分发挥了地名充当传承历史文化载体的作用。同时,在青鱼滩社区新建道路命名工作中,我们以整体性把握全局,命名了“和信路”“立行巷”“立言巷”“立义巷”“立德巷”等17个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道路名称,让地名深植中华民族文化,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可持续性。

二、用好红色地名资源,提升文化认同

地名是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和载体,地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进地方认知和理解,延续地方文脉,留住“乡愁”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创新红色地名资源应用手段。荣成市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依托市级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全市24处重点红色印记展馆,优化组合18类主题党日活动“套餐”,通过在党群中心实景体验,党组织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开展主题党日所需要的“红色线路”,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和针对性。截止10月中旬,已为100余个党支部的800余名党员提供主题党日套餐服务。二是推动红色地名资源品牌化创建。按照红色地名信息提升工作部署,荣成市积极收集、整理优秀地名资源及其背后的红色地名故事18个,其中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沈秀芹事迹陈列馆成功申报并被纳入省级红色地名名录,地名背后的红色故事通过省厅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宣传,极大提升荣成市优秀地名影响力。三是强化红色地名文化宣传。荣成市投入200万元,依托荣成英烈网,打造“红色印记直播间”,以胶东和荣成的革命发展史实为主线,以英烈和模范人物为重点,深挖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现英烈们的精神和伟绩。节目自2020年11月上线以来,已制作完成61期,让更多人找到了对家乡文化的共鸣和情感共振。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设立“地名中的红色故事”“地名知识小课堂”等版块,已累计发布7期,通过介绍荣成市的红色地名故事,科普地名管理政策,提升地名工作的吸引力、关注力和影响力,唤醒人们对地名文化的重视。

三、打造地名文化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发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号召,荣成市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重要战略,挖掘地名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发挥地名在旅游行业发展中的形象标识作用,大力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地标,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一是放大地名资源效能。指导东墩村、东楮岛村充分发挥省级文保单位、中国传统村落的优势,争取市级“海草房修复工程”项目专项经费440余万元,对海草房群落进行了整体修缮与改造,为发展红色旅游、精品民宿等旅游业态提供必要的载体;指导百年画村牧云庵结合传统渔家习俗、渔民绘画创作等优势要素,打造精品民宿旅游项目,在牧云庵村拍摄的电影《沿海出发》,集中展示了牧云庵村独居特色的地名文化。二是发挥名人故里资源优势。以谷牧旧居、郭永怀旧居等名人故居为中心,推动周边院落改造,打造了清廉家风馆等8个主题展览馆,带动拓展了当地红色研学教育业态,带动增加就业岗位近千个。三是创新地名资源应用路径。指导荣成市宁津街道以“地名+旅游”为发展思路,推动建设“十里古乡”集聚片区,活化带动了8个传统古村落抱团发展资源互补,并形成统一品牌,提高了市场的知名度,直接和间接带动乡村从业人员1万余人。今年“五一”期间片区民宿收入140万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最鲜活的体现。

四、做好地名成果转换,传承“根”与“魂”

荣成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地名文化活动持续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换工作,荣成市民政局荣获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是让地名文化在书香墨香中传承。荣成市积极推进《荣成市地名志》的编纂工作,本项工作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专门组建了涵盖民政、党史办、编办、镇街等多个部门的编纂小组,现有工作人员34人,对涉及全市4178条地名词条、3000张地名图片进行逐一考校、筛选。出版后的《荣成市地名志》涵盖荣成市地名文化的各个方面,将成为整个威海市研究荣成文化发展、文脉变迁的重要参考文献。二是让地名文化在影像中留存。荣成市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拍摄完成70集红色地名及革命英烈系列纪录片《为了新中国》,对谷牧、李耀文、郭永怀、沈秀芹等英烈事迹进行了提炼,通过荣成市电视台向社会展播,并在荣成英烈网进行转播。三是让地名文化在传播中弘扬。荣成市连续三年组织实施“光影印记——地名文化保存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0万元,拍摄地名文化专题摄影作品3000余张,并在市博物馆举办专题摄影展,向群众展示镜头下的荣成地名文化的独特魅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