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2021

11/18

16:41:1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激活红色地名基因 谱写地名文化新篇章

滨州市邹平市民政局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按照省民政厅“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部署安排,创新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红色地名文化建设活动。

一、做好红色地名挖掘,提升红色地名文化“知名度”

地名是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和载体,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红色地名文化宣传,拨动心弦,唤起记忆,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邹平历史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邹平还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沃土,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邹平这片红色沃土上的英雄儿女们塑造了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4月底在邹平民政公众号发布《邹平红色地名故事你知道哪些,快来投稿》有奖征集活动。追寻红色地名,弘扬红色文化,领略红色地名中蕴涵的精神内核,进一步构筑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征集到高质量红色地名作品48篇,如魏桥镇刘井战役、西董街道红色大马峪、青阳镇醴泉寺等。并在“邹平民政”微信公众号开设《走进红色地名 追寻邹平革命踪迹》栏目,弘扬红色地名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传统,延续红色文脉,传承红色基因。

 

二、加强红色地名建设,提升红色地名“美誉度”

走进红色地名,追寻革命踪迹。地名是历史的继承,叩问地名红色记忆,传承地名文化精神,为的是记住来时的路。为此,邹平组织人员拍摄了《杨家峪抗日沟》和《邹长中心县委成立旧址》视频,并利用互联网视频平台及公众号发布。1939年5月,邹长中心县委在燎原之势下应运而生。邹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清河抗日战略区的形成和发展、为邹长人民坚持平原游击战争、为夺取抗战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2年抗日战争最严峻时刻,日本军队疯狂扫荡,钢八连转移至现在的鹤伴山风景区叫浔沟的山沟里,造日军围困,激战一昼夜,十几人突围,70多人壮烈牺牲,后人称浔沟为抗日沟。鹤伴山景区的游客都会路过这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当年这里曾有一支叫做钢八连的队伍,他们用生命捍卫了中国军队的尊严,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铁骨铮铮!这两处纪念地,发生的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蕴含着邹平人民英勇精神和不屈奋斗历程的红色地名,成为了邹平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成为了邹平地名文化中的瑰宝。对提升地名信息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地名信息的需求提供支撑力量,让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就能够感受到红色地名带来的精神力量。

 

三、推进成果转化,增强地名文化“认知度”

为留住邹平独特而珍贵的地名文化,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为契机,完成了《邹平地名故事》编纂工作。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资料,并对有代表的村名进行了实地调研及论证,聘请市政协、史志办专家开展编纂准备工作,在这过程中经过反复的调研、编制、审查和协商,献言献策,顺利的完成了《邹平县地名志》的出版发行。《地名志》共计83.9万字,1821条地名条目,在社会上形成较大影响力,并得到一致好评,为邹平地名文化工作增光异彩。

 

四、强化红色地名宣传,赋予红色地名“传承度”

联合邹平市文明办、邹平市融媒体中心举办“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地名知识有奖答题活动。以地名知识、创建文明城市和红色地名文化为主要内容,依托“今日邹平”报纸面向社会组织开展知识答题活动。知识竞赛题背后隐藏的红色故事,把人们带回到那段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光辉岁月。红色地名很多是由鲜血染成,因此,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当唤起地名背后的红色记忆,让红色地名及其故事的根须牢牢地深入到现实世界的土壤中。报纸刊登后,社会反响热烈,群众纷纷打电话咨询答题事项,据统计,共收到答题卡2138份,涉及各行各业的地名知识爱好者。参赛者60岁以上占10%,40岁以上占30%,20岁以上占40%,20岁以下占20%。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邹平地名文化的爱好者以中青年居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解家乡地名文化的行列中,对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红色地名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凝聚着党的光荣和辉煌历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让红色地名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心之向往,成为红色文化的“播种机”,赓续红色印记,弘扬地名文化,努力使红色地名成为闪耀的精神地标,发挥好红色地名的时代价值,开启滨州地名文化建设的新征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