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同志要甘做单位“一支笔”
近日,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对于文字材料工作存在严重抵触心理。有的年轻干部直接向单位领导提出:“只要不让我写材料,干什么活都行”。这让用人单位产生担忧:“笔杆子”已经成为一种珍惜动物、濒危物种。各级党组织需要扛起责任担当,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引方向。
敢不敢写是前提,要鼓起勇气“拿起笔”。很多年轻干部看到写材料的老同志牺牲休息时间,绞尽脑汁想材料,产生了“不敢写”的胆怯心理。网络上还有些同志称呼写材料的人为“材料狗”,甚至有些网友创作了“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材料”等段子加以调侃。这些言论道出了写材料人的苦,也变向增加了年轻干部接受材料工作的心理压力。年轻干部如果没有足够的担当和勇气,很难迈出第一步。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干部在文字材料面前选择了退缩或者逃避。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转变观念,让年轻同志正确看待材料,正确对待写材料这项工作。笔的存在是为了写字,材料就是服务、保障、促进工作的一种工具。很多“老笔杆子”坦言,起初总是忙于日常业务工作,仍会挤出时间认真思考琢磨、总结归纳,从参与通讯类稿件到承担综合类稿件,逐渐得到领导认可。年轻干部需要学习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挑战自我,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还要把材料工作看得轻一些,要知道一切材料都是工作的反映、会想工作就会写材料。
会不会写是基础,要发愤图强“勤练笔”。写材料就像干工程,每一个材料都是一个工程,需要经过策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流程。起草材料的过程也是这样,策划就是谋篇、拿思路,设计就是布局、定结构,施工就是起草、拿初稿,竣工验收就是校稿、定稿。年轻干部要想成为单位的“笔杆子”,必须勤于练笔,掌握程序步骤、迅速进入角色。首先,要会做一支“铅笔”,勾勒框架。铅笔是绘画素描专用的笔,可以画出轮廓,为理想中的作品定型。年轻干部写材料也要善于超前构思文章写作框架,快速形成初稿。其次,还要会做一支“彩笔”,用心修饰。“浓墨渲染江山,彩笔勾勒天地”,年轻干部要发挥聪明才智,对文字材料反复揣摩、持续修饰,让文字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锤炼出有色彩的文字作品。
愿不愿写是关键,要提高境界“不放笔”。年轻干部写材料不能心浮气躁、缺少耐性、缺乏沉淀,也怕耐不住寂寞、吃不了苦头,必须保持积极态度,并长久地坚持下去。多数年轻干部不能在材料写作方面有所作为,关键还是态度出了问题,中途怯场退出。比如,有的同志从事材料工作“三分钟热度”,存在逃避心理,想着摆脱这项工作;有的同志不愿承担工作任务,存在推诿现象,能推出去就推出去。年轻干部成长之路还很长,需要端正态度,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督促自己。一方面,要明确重要性。一名干部如果不会写材料、不懂得材料,那么必将影响工作开展,也必将影响个人成长进步。另一方面,要明确阶段性。年轻干部成为“笔杆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年轻干部面对材料工作任务,应当紧紧抓住机会、好好锻炼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单位里名副其实的“笔杆子”。
(作者:蔡方顺;单位:山东省栖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