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仁者爱人
——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初步认识

发布日期:2020-07-10 18:22 来源:民政厅机关党委
字号:

社会救助处   张立法 


初识民政,滴水之恩,刻骨铭心。2001年夏天,我来到济南读大学。世纪之初的求学之路还是很艰辛的,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不高,父辈的工资也很低,印象中每月几百元而已,还经常欠薪。大学数千元的学费对我的家庭来说,绝对是巨额支出。高中时代在鲁西南小县城只需每月50元的生活费,还能略有结余买本书读,到了省会济南,小心翼翼、节衣缩食地在学校度过了几个月,竟然获得了省民政厅齐鲁福彩助学金1千元。这1千元,竟支撑了我近两年的零用开支,记忆中直到大三才花完。

西北数载军旅,幸遇伟大时代,见证脱贫攻坚巨大变迁。2005年夏天去部队报到,1085次绿皮火车用了两天两夜把我由山东济南拉到甘肃嘉峪关,一路荒凉,一路穷困。军旅初期,针对西北地区,每年都有捐物救助活动,捐棉袄、捐旧衣、捐书籍,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就以捐款救助为主了。大约是神舟十一号发射的2016年左右,突然发现捐款主要是救助大病家庭了。再仔细观察,突然发现西北愈发现代化了,动车跨越祁连山直通西域,高速公路横贯戈壁纵横千里,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儿童失学现象几乎绝迹,西北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改观。古老的河西走廊,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十多年仰望太空,蓦然回首东方,离家太久了……遥望星空时,常常会想,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了家乡父老的幸福生活,我也应该做些什么,不负韶华。

深读理论坚定信念,有缘加入民政救助队伍。民政事业直接关系到每一位老百姓的生活,是社会稳定、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基础。2019年转业待安置期间,我自费报名参加了山东大学军转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事政治及山东省情等相关理论知识。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时,我感悟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民政工作是扶危济困的德政善举,改革发展永不停步,民政事业大有可为,曾经军民鱼水情,若是转身后能为家乡的民生事业作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或许民政是个很好的选择。没想到,年底就加入了民政队伍,从事了社会救助工作。2020年是我从事民政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我新生活开始的第一年,报到伊始,我就告诫自己,要克服困难、迅速适应、从严要求、重新开始。2020年也是我面临重大挑战的一年,上班没多久就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全新的交通方式,乃至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多年军旅生涯的职业素养告诉我要迅速适应环境、服务大局、投入工作。我深知社会救助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业务,也是一个政治责任很大的工作,容不得一丝错误。我主动和同志们打成一片,积极融入了集体,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希望自己能尽快成长为社会救助的行家里手。

大爱无疆、仁者爱人,老有所依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社会救助,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领域,不但是一门科学,更体现了悠远文化传统中朴素的仁爱情怀,凝聚了五千年华夏历史中伟大的政治理想。在报到前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基本上囊括了“老弱病残、鳏寡孤独者”。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社会救助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大爱无疆的社会情怀和无数仁人志士一度期望的“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政治理想。工作以来,适逢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犹如备战载人航天任务,紧张的战时氛围、严肃的政治责任、大量的专业术语、海量的动态数据、层出不穷的全新状况等等,巨大的信息量扑面而来,令我倍感压力、几乎窒息,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的缺点明显暴露出来,使我一度产生了畏难心理。习惯于之前专业领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如今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全新的工作对象,突然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方面又一次归零,又一次成为一张白纸,令我倍感沮丧。看到同志们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忙碌奔波,我却不能迅速上手,帮不上什么忙,内心甚是焦急。然而革命军人永不服输血战到底的战斗意志尚在,共产党员顽强拼搏持续作战的勇气尚存,我坚信大爱无疆、仁者爱人,只要坚守一颗火红的初心,只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积极面对挑战,我也一定能在新的岗位上做出贡献。我鼓起斗志和勇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民政专业知识,学习社会救助法规制度,不断充实、丰富自己。我认真落实处领导安排的工作,积极参加厅里组织的各项重大活动,从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最基本的工作干起,耐心细致地处理各类信访问题,尽快积累工作经验。我坚信,只要多干一点,就可能会有一个面临困境的父老乡亲得到党的温暖,就可能会有一个面临绝境的家庭得当政府的救助。

落实“三个聚焦”、履行“三基职责”,争做合格民政救助工作者。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三个“聚焦”高屋建瓴,为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做民生工作,要有为民情怀,要谋民生之利、要解民生之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通过半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已经认识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要突出抓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着力保基本、兜底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为民生托底,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职责。下一步,我将全面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要求和希望,牢记初心、坚守情怀,牢固树立“和谐、规范、担当、卓越”的工作理念,化激情为动力,努力学习掌握社会救助业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以民政人强烈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真诚为百姓服务,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民政救助工作者。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