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助推广饶县民政服务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0-06-18 15:54 来源:民政厅办公室
字号:

近年来,山东省广饶县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着力推进便民服务“就近化”、社会治理“网格化”、脱贫攻坚“亲情化”、养老服务“多元化”、殡葬改革“生态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便民服务“就近化”

从群众需求处着眼,广饶县以县级市民服务中心为龙头,重点打造了镇、村两级服务阵地,分别提供93项、41项便民服务事项办理,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

加强阵地建设。镇级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建设便民服务站点,通过“镇带村、村代办”的模式,解决群众办事难题。

强化工作力量保障。配强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民政、社保、养老、扶贫、救助等职能整合,一口对外、一门办理。村级便民服务站由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或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担任服务员、代办员。

统一建设标准。按照“六有一能”(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有经费,能办事)标准规范村级便民服务场所建设,增强办事能力。

强化监督问效。建立办事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收费管理、考勤考核和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提升便民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加强业务办理、举报投诉等情况的督查,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业绩与年度考核相结合。

社会治理“网格化”

将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落细到网格,织密全域覆盖的社会治理“一张网”。面对疫情,“网格”发挥上下联动、左右联防作用,拉紧防控网络,社会治理效果凸显。

打造“全要素”网格。按照“全覆盖、无缝隙”原则,镇(街)共划分网格1151个,明确每个网格“四至”,将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纳入其中,确定工作范围,为民开展服务。

实施“1+1+N”服务管理模式。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1支专业化服务队伍,N名网格协管员,提升网格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健全“全网响应”机制。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平台,设立“属地管理”事项“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响应平台,建立“前端发现报告-网上分级分流-部门限时办理-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的闭环运行机制,赋予乡镇对县直单位处置综合整治事项的评价权和考核权,有力推动了基层难题解决。

目前,已联动处置28件“响应”事件,破解了一批多年未能解决的民生问题,有效推动了综合执法等行政力量在乡镇聚合。

脱贫攻坚“亲情化”

创新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给贫困群众过一次生日、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打扫一次卫生、干一次农活、开展一次代办服务,在精准脱贫的基础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贫困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过生日、送祝福。在贫困群众生日当天,由扶贫干部、村干部带上生日蛋糕,与他们一同过生日。

做顿饭、促健康。着眼解决贫困群众“吃好饭”问题,由扶贫干部带着肉面油菜等生活必需品,每月至少为贫困群众做一次营养餐、改善一次伙食,引导贫困群众吃得规律、吃得健康。

整衣装、亮形象。根据贫困群众需求,由扶贫干部定期上门,为他们清洗衣物、晾晒被褥、购捐衣物,努力让贫困群众穿得干净、过得体面。

抓保洁、优环境。组织扶贫干部、村干部,每月对贫困群众的居住场所清理一遍,优化贫困群众居家环境。

干农活、减负担。对具有种养生计的贫困群众,组织干部帮干农活,共同挑起生活的担子。

送服务、解难题。着眼让群众“零跑腿、少跑腿”,对贫困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由扶贫干部定期梳理、全程代办,把服务送到贫困群众身边,让扶贫干部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员”。

养老服务“多元化”

坚持发挥乡镇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目前,乡镇建有养老服务设施78处,其中,社会化运营养老院8处、养老机构3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处,老年人养护中心1处,初步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总结李鹊镇黄东村等党支部领办“一元餐厅”经验做法,出台《关于推行村党支部领办“一元餐厅”的实施意见》,把握支部领办、群众需求、政策规定等重点,建立健全人员、财务等运行管理制度,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力度,把“一元餐厅”建好用好。

殡葬改革“生态化”

按照“公益惠民、绿色环保、节地生态”殡葬新发展理念,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纳入乡镇政府服务农村公共设施建设重要内容,与国土资源部门做好衔接,对农村公益性墓地性质进行调整,科学规划布局,按标准建设卧碑墓穴,大力推广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骨灰安葬方式,加快推进节地生态殡葬。

一方面,加快墓地性质调整,乡镇原有墓地543处,其中,290处用地符合要求,253处正在国土性质调整,近期完成。另一方面,加紧推进公益性墓地改造建设。目前,乡镇政府出台补贴政策,对卧碑墓穴每个给予200元-500元补贴,对坟头缩减、墓碑矮化达到标准的每个给予30元-50元补贴,对散埋乱葬达到治理标准的每个给予300元-500元补贴。去年全县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11处,今年已建成13处,正在开工建设67处,年底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总数达370余处,节地生态安葬率达73%左右。(来源:中国社会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