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邻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疫情之下共享家的“社区免疫力”、建立线上青少年成长加油站……青岛市从加快培育发展速度、明确培育发展重点、推进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扎根社区、贴近群众以及在“四社联动”中的优势,当好了百姓身边的“小巷管家”。
青岛市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广开渠道,挖掘潜力,支持引导在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据统计,2019年率先试点成立的3家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先后调解合同纠纷25起、会员单位矛盾18起、劳动关系纠纷16起、邻里矛盾12起、经济纠纷6起。
今年,青岛市将在全市社会组织中推广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推进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以市、区(市)两级社会组织总会、联合会、促进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作为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重点,在全市社会组织中推广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今年8月20日前,每个区市设立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少于10家。
除了“社区和事佬”,社区社会组织还担当起了“志愿服务团”“养老服务员”“基层文化员”“慈善义工”“心灵辅导师”“协商调解员”等诸多角色,有效弥补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供给的不足,成为“小巷总理”的好管家。
打造社会组织“小巷管家”范本,“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激发社区社会组织在开展生活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化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使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努力打造青岛市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青岛范本’。”青岛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王颖健说,其中重点加快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类别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民政部门重点培育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困难家庭等特定群体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社区基金会。结合城市社区实际,重点发展参与民主协商、矛盾调处、专项事务等基层治理的社区社会组织;着力提升为特定群体提供困难救助、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社会工作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能力。